我国无偿献血量20余年连续增长 献血对身体有何益处?

来源: 东方财富网
2024-06-14 11:14:38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实现20多年持续增长,千人口献血率从1998年的4.8提升到2023年的12.2,无偿献血总量、献血人次、血液安全水平等均位居全球前列。

  2023年,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总量较2022年分别增长5.9%和4.8%。在世界献血者日前夕,各地志愿者踊跃献血,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6月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70名员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当天,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公益献血志愿者服务分中心成立。据了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员工每年都踊跃报名参加无偿献血,今年献血的员工中有不少多次参与无偿献血。

  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献血点,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以及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医院职工郝引其已经是第28次献血了。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职工 郝引其:这就是我1998年开始献血的献血证,当时国家开始提倡无偿献血,我就开始了献血。这是记录的第1次1998年12月21日,以后每一年我都献血。

  这位女士辗转多趟公交车,来到现场参加献血。

  成都市温江区居民 罗兰:我由于生宝宝住院大出血,输了大概5000毫升的血,可能这5000毫升血是用了将近二三十个人的爱心帮助,给了我重生的希望,很感谢这些献血的人。今天听说有献血活动,想参与这些活动,把爱心传递下去。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 唐红梅:我们医务人员也在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我们医院近三年一共有630名职工参加了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小常识

  关于无偿献血的常识,你了解多少?通过下面的短片给您一一解答↓↓↓

  献血有损健康吗?

  正常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有血液4000毫升左右。而真正参与循环的血液只占全身血量的70%—80%,其余的则贮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内。当人体出现失血时,贮存的血液便会释放出来,随时予以补充。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在1—2小时内,由组织液渗入血管而得到补充;失去的血浆蛋白由肝脏加速合成而进行补充。献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促进血液新陈代谢。

  一次献血200毫升

  还是400毫升为好?

  《中华人民共和 国献血法》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一次献血200毫升,不足体内血液总量的5%,由于量少,并未触及体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如果一次献血400毫升,更能触及体内的调节系统,促使暂存于肝、脾等器官内的血液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同时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新鲜血液再生。

  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

  2022年12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记者会上表示,当前,需要各方科学抗疫、携手共进,保障各国人员安全往来,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中方始终认为,各国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不应影响正常的人员交往。

  经济企稳恢复的背景下,内需价值回归受到重点关注。展望2023年,江晖表示,在供需双重作用下,预计消费行业盈利弹性将显著加强。“供给端,消费行业供给出清逻辑持续强化,当前消费行业供给面已经好于以往任何时期。需求端,随着国内相关政策优化、稳增长政策发力,过去两年消费需求极度低迷的环境将结束。在供给大幅出清的加持下,一旦需求复苏迈过平衡点,小幅的需求增长都可能带来价格的快速上涨。”江晖表示。

  <strong>犯罪大国成了“万人嫌”</strong>

  1日天津,2日贵州铜仁,4日海南三亚……新年伊始,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地方分公司负责人郭晶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宾朋满座、济济一堂,宣传思想战线用真诚联接中外、用真情沟通世界,让国际社会更加清晰地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老旧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痛点,也是改造的难点。经过多地试点后,2019年,国家开始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牡丹社区被纳入了改造范围。此后,小区就开始了不断地优化。

方肇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