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干成任何事情!”驻华使节点赞中国装备制造

来源: 宣讲家
2024-06-17 05:58:18

  中新社上海6月14日电 (记者 郭超凯)“中国能干成任何事情!”正造访上海的牙买加驻华大使亚瑟·威廉姆斯,近日频频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点赞。

  6月12日至15日,2024年首场“携手央企 对话世界”活动在上海举行。本次活动携手中国商飞公司和中国船舶集团,向全球推介中国大型高端装备制造的最新成果和明星产品。

  来自28个国家的10位驻华大使、8位总领事和其他高级外交官共40余人走进上海,近距离感受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魅力。

  驻华使节们此行到访的两家中国央企颇有代表性。中国商飞公司目前已有两款商用飞机产品先后投入航线运营。其中,ARJ21支线飞机已累计交付国内外客户130余架,通航国内外150余座城市;C919大型客机于2023年开启商业首航,已向首家用户中国东航交付6架。中国船舶集团自2019年重组整合以来,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企业。去年,由该集团生产的中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标志着中国集齐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

  此次活动的首站是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和总装制造中心。驻华使节们登上ARJ21、C919、C929飞机模型机,排队体验中国国产大飞机驾驶舱,了解飞机的性能和未来规划。

  “你看我像个机长吗?”坐在C919飞机模型机的驾驶舱内,威廉姆斯一边操纵驾驶杆,一边用手机拍照。他表示,“中国是个很棒的国家”,在许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中国相继造出大型邮轮、高铁、大飞机等产品,覆盖海陆空。特别是如今中国也有了C919国产大飞机,成果斐然。

  阿联酋驻华大使侯赛因·哈马迪在体验模型机后指出,与其他同类机型相比,中国国产大飞机客舱空间大、座椅舒适,“试乘”体验感好。他希望有机会能搭乘由C919执飞的航班,并期待在今年的迪拜航展上看到C919与ARJ21飞机的身影。

  近距离体验大飞机后,驻华使节们13日走进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从其历史演变了解中国近现代造船工业的发展,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船舶集团的雄厚综合实力。站在江南造船展示馆的照片墙前,使节们驻足倾听并不时拍照留念。

  “目睹中国飞速发展,我由衷希望加蓬未来能成长为像中国一样强大的国家。”加蓬驻华大使波德莱尔·恩东·埃拉惊叹于近些年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出色成绩。他表示,将把中国船舶集团介绍给更多本国伙伴,努力帮助促进项目合作,推动与中国船舶集团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高水平合作。

  与埃拉有相似想法的驻华使节不在少数,众多驻华使节在受访时频频点赞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并表达了与中国加强合作的积极意愿。

  泰国驻华大使韩灿才称赞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速度 “令人钦佩”,并表示“泰国愿与中国在科技领域展开更

  在新加坡驻沪总领事蔡簦合看来,去年,新中两国建立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两国合作广泛且深入。今年C919亮相新加坡航展,借助航展这一平台向全球宣介中国大飞机。希望未来两国能发挥各自优势,在航空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

  对于驻华使节的期许,中国外交部外事管理司司长陈立表示,中国致力于与各国共同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优质产品、技术与服务,期待同各国共享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做大合作共赢的“蛋糕”。(完)

  “从开发商角度看,2022年下半年以来,某种程度上国企和央企开发商的差异化优势就更加显现了,整个市场的购买热情并不高涨,很多购房者的首选就是国央企。所以就中海来看,目前在谈判中强势一些也是正常的。”

  上海市文旅局分析,文旅商体融合红“火”都市假日消费。据介绍,上海各大酒店集团推出客房餐饮组合,亲子娱乐、民俗活动、文化主题、数字藏品等特色产品,有效拉动消费。此外,上海演出消费大幅回升,春节七天安排演出602场,同比增长32%,票房销售约1026万元,同比增长42%。

  根据中海的业绩简报,2022年该公司累计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947.62亿元,相应的累计已售楼面面积约13,870,200平方米,分别按年下跌20.2%及26.6%。

  可昨天的外交部记者会上,相关记者引述了美国务院发言人近来多次谈及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之事,表示此行“将同中方探讨如何负责任管控竞争,在应对跨国挑战方面加强合作,并在台湾、芬太尼、乌克兰、朝鲜半岛核等问题上向中方表明关切”。

  受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养殖规模和季节性等因素影响,生鲜乳价格呈周期性波动。“2022年,受地缘政治以及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创 154.7 点历史新高,同比上涨23.5点。其中,世界玉米和小麦价格双双创历史新高,分别较 2021 年平均价格上涨 24.8%和 15.6%,豆粕行情创近十年来新高。但成本价格的上涨并未能传导至下游。”国融证券研究员张志刚分析。

  与投建养殖小区不同,由于要从农民手里买牛,再加上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养殖小区经营者都知道这是一笔巨大的投入。“牛是自己的,意味着奶的质量能控制得更好,乳企当时承诺的收购价也更高,比如养殖小区的价格是2.8元/公斤,自建牧场就是3.5元/公斤。”张亮说。除了更高收购价带来的诱惑和动力,他们还面临着被淘汰的压力,“不继续跟着乳企的脚步走,你就不能跟它继续合作了。”

柴裕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