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嘴鹰”依旧!决议后首批官员讲话:能否降息还得再看几份数据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17 08:21:10

转自:财联社

美国经济数据正为尽早降息打下基础,然而美联储官员却始终鹰气十足——这是近几周来美国宏观层面所呈现出的越来越明显的分歧现象。而这种现象,在经历了本周的美联储利率决议后,似乎依然没有改观……

结束了议息会议前为期逾一周噤声期的美联储官员们,上周五起陆续发表了在利率决议后的首批公开演讲。而从率先登场的两位美联储官员——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和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的讲话看,这两位在美联储内部一鹰一鸽原本立场天差地别的官员,却透露出了颇为相似的信息:还得看到更多向好的通胀数据,才有望启动降息!

梅斯特完成最后的议息之旅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上周五表示,尽管最新数据令人欣喜,但她仍然认为美国通胀风险偏向上行。

梅斯特当天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美联储政策制定者最新预测的点阵图中值——即今年仅降息一次,与她本人对经济的展望“相当接近”。

梅斯特还表示,“我认为通胀的风险仍在上行。我认为劳动力市场的风险是双面的。”

这位即将卸任的克利夫兰联储主席称,美国5月CPI数据低于预期是一份“大礼”,但她补充称,在真正降息之前,她希望再看到几份类似的报告。

美国劳工部上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四组总体和核心的CPI同比和环比表现均低于了预期。其中,美国5月CPI环比持平,预期增加0.1%;同比上升3.3%,也低于预估值3.4%;剔除能源、食品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2%,预期增加0.3%;核心CPI同比上涨3.4%,预估值为3.5%。

“过去两年,我们在通胀问题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进展。但通胀率仍然过高,”梅斯特称,“在通胀问题上还有更多工作要做,以便让人们相信通胀正处于下降至2%的轨道上。”

梅斯特指出,在利率决议前数小时出炉的CPI数据公布后,她并没有更新自己的预测。

她表示,“考虑到我们在通胀方面取得的所有进展,我认为我们确实需要看到更多的数据点来真正告诉我们,‘好的,我们现在可以非常确信通胀正处于下降通道,因此我们可以开始减少政策限制性’。”

梅斯特还表示,其对长期利率的预测为3%。根据最新的利率点阵图,继3月份略微上调后,6月份美联储官员对该长期利率的中位数预期被进一步上调至了2.8%,这暗示他们预计利率已不会再回到疫情前的低位水平。

在克利夫兰联储任职了整整十年后,梅斯特即将于本月底正式卸任该地区联储主席的职务。接替她的将是高盛集团资深银行家Beth Hammack。

古尔斯比:5月CPI非常好,但这只是一个月的数据

除了过往立场相对鹰派的梅斯特,目前美联储内部的鸽派人物——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在上周五晚些时候的另一场活动上也表示,5月份的CPI“非常好”,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月的数据。

古尔斯比在爱荷华州安肯尼市举行的一场农业经济峰会上称,在数据显示5月份通胀降温之后,他松了一口气,但在真正降息之前,他仍希望看到“更多月份”出现类似的数据表现。

古尔斯比称,“在过去的18个月里,我们在降低通胀率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胀率已经回落到了当前的水平,如果我们能看到更多类似通胀下滑的月度指标,我们的感觉会好很多。”

美联储上周三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5.5%的区间不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再度重申,任何降息措施都将等到联储对通胀率正朝着美联储2%的目标迈进更有信心,或者看 到劳动力市场出现意外恶化时才会

对于当前美国的经济状况和美联储的聚焦点,古尔斯比表示,美联储正在密切关注经济的健康状况。目前美国经济已流露一些痛苦迹象,如贷款拖欠率正在上升,但还没有达到与经济衰退相关的水平。

他表示,如果通胀继续缓解,美联储能够降低利率,那么美联储将有望完全避免经济衰退。

编辑:马萌伟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交易回落预期下,相关传言更容易引发中介等市场主体的注意,并作为“重大利好”和“卖点”在市场上广泛传播,以期延续市场热度。在这一过程中,购房者应更加理性看待。

  2022年,青岛、无锡、长沙组成新的“三国杀”——GDP分别为14920.75亿元、14850.82亿元、13966.11亿元,两两之间最大差距不过900余亿元。今年一季度,三城GDP分别为3503.87亿元、3391.79亿元、3468.18亿元,竞争态势趋于激烈。

  虽然多次串供,并努力销毁证据,但闫学会深知,她的所作所为严重违反了党纪国法,一旦暴露将面临纪法严惩。为了消除内心的担忧和恐慌,她开始多次联系此前经人介绍认识,声称可以算命并能作法替人消除灾祸、人称“黄姨”的神秘女子,向其咨询官运前途,拜大神、求大仙,希望得到神灵护佑,去除升迁阻碍、免除“牢狱之灾”。

  在曾刚看来,深圳的外贸结构中东南亚占比较高,而苏州则主要是欧美占比很大。尽管深圳也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但苏州面临的压力明显更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科研管理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国家三令五申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要“破五唯”,尤其不要“唯帽子”,但问题是到了基层,无论对科研人员还是研究机构,都是凭“帽子”发钱,不可能不重视,甚至研究机构为维持自身更好运营,也会鼓励研究员多申请各类人才、科研项目,单位内部的排名或奖惩也都和项目直接挂钩。

  对此,一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熊猫的1岁,相当于人类的3.5岁左右,由此推算,“小丫”处于青壮年阶段。至于尿毒症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原因,包括自身、环境以及食物等,具体发病原因要具体分析。不过,相对大熊猫老龄阶段,幼年、青壮年阶段患尿毒症的发病几率的确较低。

郭泰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