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凯瑞·布朗:为何欧洲需要较高水平中国学专家?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20 10:08:27

  中新社伦敦6月19日电 题:为何欧洲需要较高水平中国学专家?

  ——专访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主任凯瑞·布朗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主任凯瑞·布朗,是英国知名的中国研究领域的专家,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各地,并著有二十多本关于当代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著作。近日,凯瑞·布朗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就中国学、中欧关系等问题发表看法。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将在6月参加“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目前欧洲的中国学研究有何特点?

  凯瑞·布朗:过去十年,中国学的研究环境受到一些阻碍。其中部分原因来自欧洲,如民粹主义的兴起、政治动荡和美国的影响。与此同时,新冠疫情阻断正常人员往来,欧洲相关人士缺乏到中国访问的机会。尽管如今面对面的活动和访问逐步恢复,但远未达到疫情前的水平。

  欧洲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中国学专家。尽管许多人对中国有各种态度和看法,但冷静的分析不多。中国学的研究需要一个“生态系统”进行支持,包括在欧洲、中国和其他地区的良好传播网络、优秀学生、有价值的活动,以及开放和包容的受众群体。目前,这些方面都存在压力。

  欧洲关于中国的公共话语比较偏颇,往往是“非黑即白”。由于目前欧洲对自身地位和政治稳定的紧张情绪等原因,很少有人将欧洲与中国之间的问题放在具体语境中讨论。对欧洲人来说,一些叙述仍然将中国视为价值观上的威胁,或者视中国存在具有未被充分利用的巨大经济潜力。在这两种观点之间几乎没有中间立场。因此需要更多懂中国的人士,客观地向欧洲讲述中国。

  中新社记者:您与中国有哪些渊源?这些经历如何帮助您了解中国?

  凯瑞·布朗:1994年至1999年,我在内蒙古生活和工作。从那时起,研究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就一直是我生活和事业的核心。中国拥有极其复杂、有趣且有益的历史、文化和世界观,我常能从中找出与自身理念的共同点和差异。这种共同点和差异的不断碰撞,使我的思维与此前仅限于欧洲文化视角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2000年至2003年,我作为一名外交官,担任英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这段时间,我走遍中国的每一个省级行政区,包括新疆、西藏、海南。随后,我在伦敦查塔姆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担任亚洲项目负责人,此后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担任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自2015年起,我担任伦敦国王学院中国问题研究教授。从2010年到2014年,我指导欧洲中国研究与咨询网络(ECRAN)向欧盟对外行动署(EEAS)提供政策建议。这些经历能够让我更客观地思考欧洲对中国的政策立场。

  中新社记者:您长期研究中欧关系的历史,曾著有《欧洲人眼中的中国:绵延800年的文化与知识交流》一书,这段历史给您带来什么启发?

  凯瑞·布朗:欧洲与中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的马可·波罗时代。在明清时期,意大利人、德国人及后来的英国人,都以传教士、商人或旅行者的身份与中国打交道。我认为欧洲人至少要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它经常被掩盖或遗忘。

  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哲学家莱布尼茨、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都曾研究过中国,但方式却截然不同。回顾他们过往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欧洲经常对中国抱有非常模糊的看法。莱布尼茨试图通过研究儒家思想和当时的贤能官僚治理体系来理解中国。伏尔泰在其早期职业生涯中,很大程度上以一种偏向于欧洲的角度比较中国,但同时又将中国理想化。孟德斯鸠对当时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持强烈批评的态度。可以说,这些立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而至少直到今天,那些理想化或是妖魔化中国的倾向仍然存在。我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将这些与黑格尔、马克斯·韦伯、马克思、罗素等其他重要欧洲人士关于中国的文章放在一个地方。这样就可以提醒大家,欧洲与中国的接触之悠久与深厚。

  中新社记者:您曾指出,对21世纪的人们来说,了解和接触中国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刚需”。如何理解“刚需”这一说法?

  凯瑞·布朗:中国是当今地缘政治中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中国正在成为塑造全球未来的关键参与者。在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挑战以及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平的世界方面,中国可以作出巨大贡献。目前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建立正确的地缘政治框架,以稳定、可管理和平衡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中新社记者:未来中欧在交往中如何跨越东西方差异,进一 步加深理解、互信与合作?

  凯瑞·布朗:中国和欧洲必须相互打交道,欧洲人需要更多地思考他们想从中国得到什么,以及在哪些领域可以最好地与中国开展合作,当然中国也需要这样做。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是由单一国家组成的集合体,有些是欧盟成员,有些不是,这种多样性给欧洲带来多元化包容方面的优势。尽管目前欧中关系存在着一些挑战,但欧中有着深厚及广泛的民间联系,可以应对这些挑战。

  未来,欧洲和中国在交往中要共同关注全球变暖、人工智能和其他跨国挑战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很多共同点,欧中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同时,欧洲需要在对华关系中,争取一定程度独立于美国的战略自主权,尽管欧洲与美国的安全关系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需要记住,今天中国的故事关乎14亿人民,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在4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许是现代乃至人类历史上对人类福祉的最大贡献。中国故事的这一部分时常被遗忘,而这恰恰是需要被强调的,这很重要!(完)

  受访者简介:

  凯瑞·布朗,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主任、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太项目副研究员,著述涉及当代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

  基于以上中医药资源,甘肃推动中医文化为基础的康养游。据日前发布的《甘肃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研究》指出,该省推动市场主体与老牌中医药企业佛慈、奇正藏药等的合作,对接院校发展中(藏)医药养生体验、特色休闲康养、中医诊疗保健品、中草药健康食品、康养食品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康养产品。

  (三)着眼增强贯彻执行力严密组织体系。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只有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都坚强有力、充分发挥作用,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党的组织体系的优势和威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中央和国家机关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要着力打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地方党委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中间段”,要有令即行、有禁即止,成为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班子团结、风气纯正的坚强组织;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着力提高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效,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吸收进来、组织起来,增强党组织肌体活力,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更加畅通。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2020“缔结姐妹学校的情况”问卷调查显示,逾八成半受访学校表示能加深对内地的了解及开阔学生视野;逾七成学校表示缔结姐妹学校能够促进两地学生文化交流,促进教师专业交流;逾五成学校表示能够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一)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揭示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其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科学的组织。只有组织起来,形成严密组织体系,才能实现力量倍增。马克思指出:“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获得知识的指导时,人数才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依靠强大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

  据乘联会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216.9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31.4%;去年全年累计销量2054.3万辆,同比增长1.9%。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4.0万辆,同比增长35.1%,环比增6.5%,去年1月份至12月份保持上升走势。

  <strong>(二)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strong>

王冠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