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专家:马中关系充满韧性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17 14:28:29

  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近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马来西亚已经与中国建交50周年,虽然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但两国关系保持韧性。

  马中友谊源远流长

  文章指出,半个世纪前,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拉扎克在冷战高峰期访问北京,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接触的东盟成员国。

  无论如何,拉扎克大胆而富有远见的举动被认为符合1971年东盟发布的《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宣言》。该宣言旨在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和平自由中立区”,它“不受任何形式或方式的外部势力干涉”,以“扩大合作领域”。

  双边关系进一步扩展

  文章指出,1991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主办了第24届东盟部长级会议,首次邀请中国外交部长出席,马来西亚将与中国的接触扩展到东盟。中国2021年与东盟发展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此之前,马来西亚和中国于201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元年,而马来西亚也是首批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于2023年高调访华,双方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进一步加强了双边关系。

  这有利于马来西亚融入中国发起的全球倡议,如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为人类利益向全球治理提供的公共产品。

  未来合作领域

  马来西亚将在2025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东盟各国的目光会集中在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3.0的进展上,预计中国将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准入。

  文章指出,东盟与中国的合作有助于实现《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东盟经济共同体旨在建立一个允许商品、服务、劳动力和资本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的单一市场。

  东盟经济共同体连同东盟政治与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似乎将与中国提出的全球倡议的愿景产生共鸣。为 了其代表的6.6亿多人民的福祉,东盟应该大胆追求战略自主,与中国合作,实现愿景中强调的共同目标。

  文章指出,在此背景下,马来西亚凭借其在共同体建设方面的实力,成为弥合鸿沟的理想选择。在“和平自由中立区”久经考验的框架下,一向追求独立自主的马来西亚在担任东盟主席国后,将继续引领东盟与中国的合作。

  <strong>这些商用火箭或迎“首秀”</strong>

  二是重点人群医疗和生活服务保障,包括积极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早期干预,最大限度降低重症风险;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医疗保障,确保相关人员及时得到救治;全面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确保“应接尽接”;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等医疗服务方面的内容。同时,为确保独居群体居家无忧,对独居群体生活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承压:孕产妇大面积感染,重症风险增加

  记者今天从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2年共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注册商标617.7万件。

  此外,NASA还计划向月球“送货”——将机器人着陆器送往月球。该计划被称为“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主要依赖于与多家开发月球着陆器的公司合作。

  记者了解到,站场运行人员坚持“3+1+特殊”巡检模式,每天穿梭在各种设备当中,详细记录各种数据参数,并及时整理上报,保障天然气管道平稳运行。

倪俊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