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学术交流展在英国开幕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7-09 22:37:34

  中新网伦敦7月9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日前,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本色: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学术交流展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开幕。

  本次展览中六位参展中国艺术家范勃、郭工、梁绍基、刘建华、彭薇和萧昱,分别以绘画、装置、和录像作品,聚焦于“物”——即植根于或附着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材料。在他们的作品中,六种不同的“物”——陶瓷、丝、竹、纸、草药和 木材——分别以不同的审美品质和象征意义,作为“中国材料”,在当代艺术实践中被重新诠释和延展。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为本次开幕式送上寄语:“艺术因互通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希望此次展览能成为广州和伯明翰文化艺术交流的新起点。”本次展览策展人,伯明翰城市大学姜节泓教授表示,“中国的故事,只有通过有情怀的文化交流才能讲得更好。”

  然而,经过半年的历练,陈乐认为,回乡创业并不适合自己这种既缺乏资金,又缺乏种植知识和技术的“小白”。这与前述研究的调查结论相吻合,报告指出,“新农人”较一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更突出的土地、融资、雇工、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困难,还要面对家庭不理解、社会不认可、对农业不熟悉等自身问题。

  据世贸组织(WTO)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可能只有1.7%,不仅低于2022年2.7%的增长率,也低于过去12年来2.6%的平均增长水平。

  “我是个00后,今年刚毕业,我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回家种地了。”3月7日,决心成为一名“新农人”的扬州大学毕业生陈乐,用一条抖音短视频公布了自己的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但由于户籍制度改革滞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并不能直接转为城市户口,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群体。如今,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工(1960年代末出生,1980年代中期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群体)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他们的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扬州大学,陈乐学习的是畜牧专业。在他看来,处境最好的同学,是到专业对口的养殖场工作,能获得较高的收入。还有不少同学在准备考研,也有相当比例的人回到家乡县城准备考事业编,余下的则在读书的城市“随便找个工作干一干”。

  “从今年5月初以来,中美双方的高层互动就进入了一种加速的积极态势。过去一个月以来,布林肯、耶伦、克里先后访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美关系开启了一个新的机会窗口,双方沟通互动开始频繁,由此也给国际社会发出了一个中美关系可以走向相对稳定的积极信号。”刁大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文真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