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内蒙古区委会举办影像展 记录内蒙古生态变迁

来源: 半月谈
2024-06-08 23:56:17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7日电 (记者 乌娅娜)镜头定格瞬间,影像记录历史。6月7日上午,民革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革内蒙古区委会)举办的“见证同行——民革眼中的‘三北’攻坚战纪实影像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幕。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达古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民革内蒙古区委会主委白清元出席开幕式。

  白清元在致辞中表示,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民革内蒙古区委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弘扬优良传统,始终与自治区党委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积极引领各级组织和全体民革党员打好“三北”攻坚战,投身其中,用实际行动彰显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和效能。

  民革党员、生态摄影家华维光在发言中介绍,他从2012年至今,十多年间持续对科尔沁沙地治理进行全方位拍摄和记录。“这些无法复制的珍贵影像真实记录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状态。多年 来,经过不懈治理,沙地长出了‘摇钱树’,家乡开始由‘治沙’变‘用沙’,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丰收’。我将开启下一个十年,持续关注拍摄‘三北’攻坚战计划,继续关注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聚焦绿色奇迹的创造者肖

  开幕仪式上,与会嘉宾共同种下象征“三北精神”的防沙治沙植物种子,静待生根发芽。

  据悉,这次影像展分为《沙路漫漫》《向沙而战》《点沙成金》3个篇章,共展出133幅图片和6段影像,记录防沙治沙、“三北”攻坚战的艰辛历程、感人瞬间和丰硕成果,宣传展示新时代内蒙古干部群众防沙治沙新奇迹,以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本展旨在引起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让防沙治沙、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

  据悉,本次影像展将持续到6月23日。(完)

将当年收获的上百万斤油菜籽

  目前,火星已迎来了春分,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在“环绕火星”的岗位上履职,持续开展对火星多维度探测任务。

  “这本《简单心理:向内看见》让我感到很高兴的地方,就是我们国内终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发出来,去告诉大家,即便是心理学也不是要完全地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去适应所谓外部世界的,很多痛苦其实不是你的错。”

  校园内,门头沟大峪二小通过“彩虹门”、欢迎展板、“我们开学啦”画框等环境布置,创设“回家”的氛围,同时师生乐队共同演奏《回家》、智慧娃娃人偶上演挥手拥抱,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在十八中附属实验小学的校园内,长长的红毯早已铺好,当同学们走过红毯时在背板上写下心愿,便开启新的学期。

  实际上,宋永存选择返乡卖大米还有个人原因。高二时,宋永存踢足球不小心把脚崴了,他便请假回老家休养,那时不爱学习,父亲让他恢复后在家种地锻炼,感受生活的不易。

  <strong>一眼遍观泵站、一耳遍听机组</strong>

吕德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