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是理论一番还是打回去?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24 03:51:29

  有家长咨询:儿子在外经常被其他小伙伴欺负,要么默默忍受,要么站在原地哇哇大哭,这一次他忍不住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我。作为父母,是教育孩子去“理论”一番,还是“打回去”?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答疑:夏光清老师认为,孩子被欺负,是一种非常难过乃至卑微的情绪,一旦告诉家长,说明这件事已经给他造成了负面影响,希望从父母这里获得支持和安全感。父母生气、着急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首要的是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心理学认为,孩子能用语言把发生的“伤害”描述出来,让情绪顺畅地流动出去,问题往往就不那么严重了。有的家长会主张打回去,主要是害怕孩子吃亏。实际上,如果真的让孩子还手,不仅难以消弭“被欺负”,还可能使冲突升级,让孩子受到二次伤害,对其情商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欺负呢?一是在家里常被父母管控的孩子,在外被欺负了不敢和家长说;二是社会性发展缺失的孩子,会交朋友的孩子一被欺负自会有人站出来替他撑腰;三是性格懦弱的孩子,被欺负不知道如何回击。当孩子被欺负,父母要及时干预,同时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让他自己去思考、判断并实践,这样才能顺利成长。

  第一步,弄清事情的经过。当孩子被同学打了,父母需要弄清两个问题。打人的孩子有没有打过别人?其他同学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了解孩子有没有被当成特定的欺凌对象。如果打人的孩子平时就喜欢追来打去,班里的同学也站出来替孩子撑腰说话,说明这只是一次日常的普通冲突,不必太在意。孩子听到父母镇定的语气,感受到家人的支持、而不是家长的失控,从而坚信有父母作为坚强后盾,这件事没那么可怕,不至于留下心理阴影。

  第二步,了解受伤害 程度。如果孩子只是受了点小伤,如嘴角青了一块,只是觉得没面子,并不十分疼,说明事态并不严重。父母可以把处理权交给孩子。如果孩子被对方扇了一个耳光,虽然没受伤,但不可预见的后果会很严重,父母需要出面。社会心理学有个“旁观者效应”:当你求助时,不要泛泛地喊“谁来帮帮我”,一定要将责任和压力交由一个特定的人,如“班长,他总是追着我打,我很难受,你能帮帮我吗?”这样,孩子容易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帮手。这一方法不妨教给孩子。

  第三步,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不妨先征询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说:“爸爸,我需要这个同学向我道歉,保证下次不再打人!”家长可以与老师及时沟通,问题会在第一时间解决,而且对方道了歉,善良的孩子会立马原谅对方。站在孩子的立场,问问孩子的想法,比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要好。不妨这样训练,当自己“被欺负”时,身体挺直,眼睛正视对方,有气势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喜欢这样,请你住手!”

  最后一步,持续保持关注。孩子被欺负了,心理状态怎样?打人的孩子变化了多少?是否还会发生同类事件?需要密切关注。如果孩子依旧被欺负,家长必须主动出手,避免孩子卷入校园暴力之中;如果孩子与对方成了好友,事情才算真正得到解决。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朋友多的孩子一般不容易被欺负,同时自己要有正气,欺负人者认为你不再是“软柿子”,往往会知难而退。当然,如果遇到某一个人持续地欺负孩子,且孩子解决不了,父母需要强力干预,该找老师的找老师,该找家长的找家长。

  <strong>今年春运期间预计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strong>

  中方一直本着公开透明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分享有关信息和数据,已同世卫组织开展技术交流60余次。中方还持续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分享新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数据,为国际卫生研究机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携带上车吗?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6/16/14656447354007996932.jpg" alt="" />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王希)2022年,国资央企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经营,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中央企业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和5.5%。

  作者 史玉江 刘佳乐

戴怡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