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让传统典籍润泽当代生活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13 18:11:50

  【文化评析】

  作者:杜羽

  日前,武汉大学宣布成立《民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据媒体报道,《民藏》将收集、整理历代与民本思想有关的文献史料,体量或达亿字。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到《复兴文库》,从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到蔚为大观的专题文献,近年来,各类大型典籍项目纷纷实施,众多文献得到系统整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修文,既是历史的使命,也是发展的需要。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了自己的历史文化,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记忆,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就会失去文化主体性,失去文化自信的根基。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修文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整理典籍,而且在于研究、利用典籍。从春秋时期孔子整理六经,到汉代郑玄遍注群经,再到清代乾嘉诸儒的考据训诂,时代不同,典籍整理的方式不尽相同;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略的六分法,到经、史、子、集的四分法,古人对传统典籍的认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永乐大典》,明代人曾有“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的期待。过去,获取文献不易,许多大型文献的编纂都求大、求全。如今,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借阅古籍的便利度远超过往,不 少古籍还化身千百,有了影印本、整理本、电子版,“包括宇宙、统会古今”不应再成为绝大多数当代大型文献编纂的重要目标。新编大型文献项目更应体现对文化建设的追求、对学术创新的探索,成书的形式也未必只是动辄几百上千册的纸质书,还可以是易于传播、检索的电子版、网络版。

  当代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利用都应坚持守正创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断开拓新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闪耀出万般光彩,让凝结着先民智慧的典籍润泽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2/10/44ae824ecb904e9db324ce3dc1b71837.jpg" alt="" />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大使在致辞时表示,“中日韩三国一衣带水,中文、日文、韩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和而不同、和合共生’这一东亚文化核心价值的最好诠释。”欧渤芊大使表示,“本次比赛的主题是‘连通、体验、发现、实现’,期待三国年轻人在后疫情时期重新发现彼此、沟通你我、携手成长”。她进一步表示,“过去一年来,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积极应对疫情形势发展和国际地区局势急剧变化,坚定推进本地区‘持久和平、普遍繁荣、共同文化’,即便在困难面前,三国民众对中日韩合作的互动性、参与度和获得感仍在稳步提升,中日韩合作的民意基础广泛而牢固”。

  眼下,随着天气逐步回暖,春耕备耕日益繁忙,全国各地气象部门抢抓农时,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龙岩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溢在致辞中表示,值此樱花盛开之际,热忱欢迎各地游客,走进漳平,走进大陆阿里山,在这诗意永福,体验一场“爽眼、爽心、爽肺”的浪漫之旅,共享一场独具高山文化的芬芳之旅。

  令很多茶友欣慰的是,围炉煮茶活动推动传统茶艺更加年轻化,不再有很远的距离感。在胡凤看来,围炉煮茶打破了人们对喝茶的刻板印象,让年轻人觉得喝茶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没那么多规矩,可以和我们的生活更好结合起来。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近日,一则“19岁男孩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消息冲上热搜。这一案例也让很多人意识到,阿尔茨海默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要提高认知和早防早治的意识。

黄伟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