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更贴心

来源: 宣讲家
2024-06-12 04:13:35

麻豆传谋app破解「そうかな」と僕は少し傷ついて言っ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年,虽然各地急迫希望扭转经济的低迷状态,但是受制约的因素很多,特别是疫情扩散多发的不确定性影响给地方政府带来非常大的潜在压力。今年各地政府真正可以放开手脚,全力抓好经济建设、抓好高质量发展。Gi6LK4w-PPrc5qke4hVH3z3U7wISsi-【光明时评】“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更贴心

  【光明时评】

  作者:吴晓林(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政务服务的高效运行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从企业信息变更“一次办”、企业 注销“一网办”和开办餐饮店“一体办”等方面,推动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落地见效。

  事实上,“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理念和措施已经在一些地区先行先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例如,北京市通过接诉即办这“一根针”,穿起城市治理“万条线”,打通了民众表达民意和解决诉求的便捷通道。上海市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和透明度。深圳市推出“@深圳-民意速办”平台,建立起“24小时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推动市民群众的诉求以及所反映的突发情况得到快速解决。武汉市上线推广“一事联办”,让更多企业和群众享受“套餐式”办事服务,变多次跑为一次跑或不用跑、变多头办理为集成办理,有效减少群众来回跑腿时间。这些成功的实践启示我们,对准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小事,减环节、缩周期、优流程、降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地便企利民。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基础是实现数据共享。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这一点对于实现部门间的高效协作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只有打通政务数据、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一网通管、一网通办、一件事并联办,才能让数据信息尽情流通,做到让民众方便快捷办理业务。政府部门要建好一体化政务平台,实现政务数据应享尽享,提高一网贯通通畅度。

  “高效办成一件事”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的高效协同。过往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很好的部门协同,那么“一件事”极有可能办不成、办不好,政务服务平台反而成了摆设,甚至消耗大量社会资源,降低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这方面,北京、深圳、烟台等一些城市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启示,通过全流程闭环的诉求收集、分拨、处置平台以及力求细化的职责清单,从过去以部门定责转向以事件定责,确保“一件事”能够精确到岗到人、部门协同联办,避免部门扯皮、平台空转,最终实现办事高效。

  从根本上讲,“高效办成一件事”折射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需要引入公众视角进行场景建构。这就要求把办事主体作为中心,提升企业、公众的办事体验感、舒适感和获得感。当前,推进政府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互补,是数字化转型期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既提升线上办事的效率,让群众点点屏幕就能办成事,又推进服务窗口的亲民化改造,提升线下窗口人员的亲和度和服务质量。同时,要认识到线上办事不是万能的,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要予以充分关照,提供集成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推动“帮办、代办”服务。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推动政府部门积极改革,优化办事流程;企业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遵守社会规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定能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政务服务环境,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更好保障。

  一年前的今天,北京“鸟巢”中燃起的一簇微火照耀天地,在全世界的见证下,北京冬奥会——这一相约七年的冰雪盛会由此展开全新画卷。

  公开资料显示,王广敏生于1965年11月,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11月,官方通报其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他被指“违规向市场主体摊派费用”“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破坏任职地区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等。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华工科技的发展,是湖北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力提速的缩影。以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转型为主攻方向,湖北正加快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等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巩固提升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北斗及其应用等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