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心说丨满载而归!什么让广交会外商如此“新”动?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27 03:06:27

  “全世界都对绿色技术感兴趣。”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史蒂文·塞利科来到广交会寻找机遇。5月1日,第135届广交会进入第三期,馆内依然人头攒动、人气不减。

  说起广交会现场的高频词,“See you next time”一定少不了。对于来自埃及的采购商穆罕默德而言,这句话“含金量”满满:去年,他到广交会中国新能源汽车展位询价,并陆续在埃及进行投放试水,市场反馈相当不错。这也坚定了他与中国企业扩大合作的信心。今年广交会上,他豪爽地签下了50台新能源汽车的订单,达成55万美元的交易。来自澳大利亚的采购商托尼·费里斯则用一上午订购了3个集装箱的货物,包括太阳能产品、电池、风力发电机等,他表示,“从化石燃料过渡到清洁能源需要时间,但中国做得很好。”

  与广交会外商满载而归热闹景象遥相呼应,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包括宝马、大众、日产等众多知名国际车企掌门人齐齐现身,一些国产汽车展台前面被围得水泄不通,一段韩国车企人员探头围观中国新能源车的视频更是火爆全网。从广州到北京,从广交会到北京车展,中国新能源产品的爆火,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吸引力,也有力“打脸”了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

  在全球高度分工的经济体系里,外商为何格外青睐中国新能源产品?哈萨克斯坦采购商洛什卡里耶夫的回答很实在:中国汽车是他的第一选择,因为相比一些西方国家,中国汽车没有那么高的价格,但质量差不多,甚至更好。

  客观地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也得益于持续 的自主创新和充分的市场竞争。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中国拥有从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到制造管理、总装集成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众多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不断促进技术迭代、降本增效,大大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还是数据为证: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仅为不到7万辆,到2023年,这个数字达到120.3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新发展,世界新机遇。当前,全球都在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大势所趋,也有助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广交会一张张销往全球的新能源订单、一声声热情的“See you next time”,正是中国对世界绿色经济巨大贡献的真实写照。

  雪落风起寒意重。<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获悉,该委员会要求各区和各供热单位全力做好寒潮期间供热保障工作。提前升温运行,确保供热质量;加强重要设备设施运行保护,提前做好防冻措施,做好极端低温条件下的应急措施准备。保障春节期间民众温暖过节。

  <strong>“展现中国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strong>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向人民拜年的行程中,不仅有对当地群众的嘘寒问暖,还有对党员、干部的示范引导。

  “用巨大的樟木或楠木,挖空树心,蒙上本地上好的水牛皮,整个鼓体没有一颗铁钉。”黄平修介绍,烟墩大鼓历来都是纯手工制作,制作一面鼓平均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大鼓的音质、音高、音准等,全凭匠师个人经验进行调试,直至达到最佳状态。

  <strong>国内旅游市场强势回暖</strong>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3/4074116350.jpg" alt="" />

林玮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