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菌”工业化产业链 广西灵川小菌菇撬动超8000万元年产值

来源: 南风窗
2024-06-02 05:45:03

  中新网桂林5月13日电 题:进“菌”工业化产业链 广西灵川小菌菇撬动超8000万元年产值

  作者 周利朔 蒋丰慧 涂丽莎

  搅拌完成的种植基料被机器等量装袋,摆满菌棒的床架传送至生育室,再通过机械化操作,把食用菌液注入到菌棒中……连日来,在位于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公平乡岩山村委中南村的桂泰食用菌产业示范区内,食用菌工业化流水生产线未受多雨天气的影响,如常运行。

  灵川县食用菌菇资源丰富,20世纪80年代开始,灵川县不少农户会在种田之余,在自家建棚种菇销售,补贴家用。

  从家庭式种菇,到全程自动化的食用菌流水生产线,桂泰食用菌产业示范区实现了食用菌种植的时代转型。

  “依靠机器装袋菌棒,我们现在只需2到3个员工就能每天生产15000个秀珍菇的菌棒,同等产量以往要70多个员工完成。机械化生产下,菌棒的出菇率也从原来的95%提高到目前的99.5%。”桂泰食用菌产业示范区负责人秦忠亮说。

  走进出菇区的智能大棚,桂泰食用菌产业示范区员工站在3米多高的床架前采菇。依次排开的菌棒顶部生长出一簇簇“菌宝宝”,在智能设备控制的适宜环境下茁壮成长。

  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在生产线上“大显身手”,在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智能大棚内,员工通过手机操作,便可实现温度、湿度实时监控调节。“我们在手机上动动手指调整软件数据,就能改变大棚内的湿度和温度,促使菌棒更好出菇。”桂泰食用菌产业示范区员工谢文说。

  智能大棚实现灵活把控出菇产量,产出 品相统一、质量优质的食用菌。该示范区的秀珍菇依托设备进行保鲜处理,销往上海、广东、香港等地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我们将流水线生产的菌棒卖给周边农户,并承诺回收销售菌菇,很多人都乐意跟着我们一起种菇致富。”秦忠亮说。

  如今,桂泰食用菌产业示范区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联合体,已形成“菌种繁育、食用菌种植、产品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辐射灵川县12个乡镇768户农户,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2022年,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793元。

  “自动化的食用菌流水生产线落地灵川县公平乡,为农户们机械化种菇提供了样板。”灵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廖路林说。

  下一步,灵川县将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企业承包前期的菌棒制作和养菌环节,让农户进行出菇培育工作,农户只要在家中安装智能控温设备,就能提高菌菇产量,实现增收致富。(完)

  据浙江省玉环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黄先锋介绍,“定制式”招投标,是指利用医学专业性强的壁垒,在医药用品、医疗仪器等招投标上,巧设“技术参数”“药效参数”等特定条件,打着“科技”“药效”幌子,加码“定制”招投标筛选规则,变相达到与“指定”医药公司长期合作、双向受益的目的;“规避式”委托采购,是指通过私下“合计”、幕后操控,把采购“公权”变成第三方采购代理公司的私有经营行为,既能在管理上规避违规违纪风险,又能利用委托代理费、物品差价、资金周转率等做文章;“供股式”入股分红,是指医药企业通过隐形“供”股、研讨培训变相补贴、礼品药品无偿或低价兑现等方式,促使双方协商达成医药推销“高价协议”,形成医药回扣利益链;“福利式”研讨培训,是指医药公司为维系利益同盟关系,变相回馈“讨好”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及医疗职工的“普惠式”“疗休养式”“感情联系式”福利。

  安徽记者站记者丁一鸣今年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采写了多篇报道。他的《跟着老张驻村去》,写的是合肥创新基层人才选用办法出台后,“老张”作为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干部,驻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的故事。

  据中汽协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分析,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除了得益于疫情之下海外供给不足,更重要的是近年来自主品牌在技术和智能驾驶领域建立起的竞争优势。此前中国汽车出口一直在100万辆左右徘徊。近几年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带动之下,中国汽车出口实现跨越式增长,2021年首次突破200万辆,2022年突破300万辆。

  祠堂前,小桥上,汪春燕手持烟火,边绕圈边向前。汪文泉和几名年轻人托举着“鱼王”,紧随其后,时而左右摇摆,时而上下游动,引来阵阵喝彩声。刚从上海赶来的纪录片工作者解修远托起相机,生怕错过精彩瞬间。

  香港运输署表示,“落马洲/皇岗跨境穿梭巴士”(皇巴)营办商会在落马洲/皇岗口岸恢复旅检服务时,恢复跨境巴士服务。5日晚间,在香港旺角直通巴士集中地附近,已经有职员在进行卫生清理以及售票准备工作,“跨境全日通”旺角直通巴办事处柜位外面贴上了最新告示:旺角线北行线首班车会于5日23点45分开出,来往旺角至落马洲/皇岗口岸的直通巴士将维持30分钟一班。另外,告示还提示称,在2020年2月3日前购买有效但未使用“10送1”套票的旅客,在有关路线复营后,仍可使用至2023年5月31日。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当中,作为重要奥运遗产的冬奥场馆也纷纷“变身”,在发展奥运经济的同时吸引大众享受冰雪乐趣。在北京城区,五棵松体育馆、水立方、首钢大跳台、冰丝带速滑馆用专业的场地,传递着冰雪运动的快乐;在延庆,昔日惊险的雪橇赛道,如今也有勇敢的冰雪爱好者前往体验;在张家口崇礼,云顶滑雪场已经开放了全部冬奥雪道,供滑雪者尽情放飞。采访中,我们欣慰地感受到,北京冬奥遗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将长久延续下去。

陈建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