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文化馆“抢课热” 传统文化现新机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14 09:25:38

  中新社杭州4月19日电 题:年轻人文化馆“抢课热” 传统文化现新机

  作者 张斌

  一堂名额16人的唢呐班有近五百人报名摇号,六百多人报名摇号抢20个名额的越剧班,书法课报名摇号人数上千人……今年以来,浙江省文化馆因推出系列课程引发民众积极摇号在网上“火了”。

  近日,在浙江杭州,中新社实地探访浙江省文化馆的唢呐班课堂看到,16名学员都是年轻面孔,大家带着自行准备的唢呐,合奏了一首在年轻人中受到欢迎的《蜜雪冰城主题曲》。有的学员还给自己的唢呐做了装饰,个性十足。

  “零基础”的“90后”学员沈杨是摇到号的“幸运儿”之一,已经上了几堂课的他对中新社说,这里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打破了自己“唢呐只用于红白喜事”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学会用唢呐吹奏一首曲子后,他的成就感满满。

  “原来工作日的休息时间,基本是在家里躺着玩手机,现在晚上来文化馆上课发现还挺有意思,同学都是年轻人,学习很认真,至少感觉氛围很纯粹,也能让自己有个技艺,我以后也会坚持学下去。”他说。

  实际上,唢呐班的学员们基本从未接触过唢呐甚 至是音乐,参与摇号报名,更多也是希望为忙碌的生活增加新的可能。

  授课老师、浙江演艺集团民族乐团的青年唢呐演奏者薛天龙对中新社介绍说,自己也是年轻人,为了让大家学习唢呐的时候不感到枯燥,他特别选取网络上比较“火爆”的曲目引发学员共鸣。

  “任何的艺术形式都要在传播的时候融入当下的文化才能更好传承和发展。短短的八节课,虽然很难学深学透,但能够影响大家对传统乐器的态度,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觉醒’。”他说。

  浙江省文化馆艺术培训部主任周平介绍说,该馆2024年春季推出75门课程,其中三成是如唢呐一样的传统文化内容,培训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天19时后和周末。

  在省、市、县(市、区)三级文化馆都有过工作经历的浙江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阮静经过多年观察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十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一直都在。文化馆“出圈”的新现象,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文化事业改革创新的深入。

  以浙江省文化馆为例,在国家加大对文化事业支持力度的背景下,该馆公益培训课程从过去“先到先得”的“抢号”模式调整为更公平的“摇号”模式,教学方式从“我说你听”调整为更注重互动体验的新形式,也吸纳了一批年轻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

  这些创新很快有了反响,甚至引发数百人、数千人抢一门课的效果——相比少数抢到课的学员,大部分人的文化需求如何被满足?

  阮静对中新社说,浙江全省文化馆正在联动社区、商圈等,利用各类场所、空间推出家门口的“夜校”,与相关单位、企业、园区等合作开展培训,并且推出课程直播,尽可能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馆激发了民众的文化热情,更多社会机构可以把握机遇,拓展培训服务。”她说。(完)

  然而,这份被吹嘘为“近30年来最重要突破”的所谓“控枪法案”却与“控枪”扯不上多少关系。

  近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释放了健全评价体系、提速成果产业化的积极信号。从扎实开展强链补链稳链行动,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到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政策加力、企业努力,聚焦补短板锻长板,不断提升应对风险能力。

  “刚下连时,他们可不是这样。”班长黄斌鸿在旁说道。当初,旅队组织考核,这群新兵窘态百出:参加模拟手雷实投时手会发抖,听到实爆声音一个个手心冒汗,还有临场打退堂鼓的,闹了不少笑话。

  <strong>抢发展,热火朝天</strong>

  <strong>谁的颜更能取悦年轻人?</strong>

  资料显示,由于七台河“先有矿,后有城”,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天生“缺陷”,采煤沉陷等地质原因导致地下管网破损严重。近年来,新兴采煤沉陷区、茄子河独立工矿区、勃利城区老工业区治理工程任务十分繁重,部分项目受配套限制进展缓慢。

贾德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