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09 04:20:36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过去一年来,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错综复杂形势下,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5.2%的经济增速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全球和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指出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反映了去年中国经济高于预期的增长势头延续,以及中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产生的带动作用。实践充分表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不断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我们有信心。观察中国经济,既要看短期波动之“形”,更要观长期发展之“势”。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我们所面临的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就能夯实“稳”的基础、强化“进”的动能、延续“好”的态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

  推动经济实现 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有能力。开局之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1.4%,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历史性地超过火电……透过增长之“量”看发展之“质”,今日之中国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定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产业基础看,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从要素禀赋看,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从创新能力看,我国的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技术产业投资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我们完全能够化压力为动力、积优势为胜势,推动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准了就抓紧干。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此外,该展览采用流行色彩、潮流插画、时尚造型等元素,打造多感观的体验空间,让科学不再高冷,走近不同年龄层的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使科学成为另一种时尚。(完)

  “我们针对‘阳康’后很多人出现咳嗽、乏力、气短、身痛、怕冷、味觉嗅觉消失、出虚汗等症状组建新冠康复专家团队。”湖州市中医院副院长毛伟介绍,门诊自开设以来截至6日上午已有200余号就诊。

  记者还从会上获悉,近十年来,中国司法部门变革执行模式,攻坚解决执行难取得历史性新突破。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各级法院受理执行案件6631.7万件,执结6485.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4万亿余元。

  桑德同时警告说,目前仍然没有足够的计划来阻止国会大厦再遭冲击,不排除类似的暴乱事件再次上演。

  “这样就诊更加安全,毕竟‘呼吸综合门诊’也还有一些没转阴的患者,年纪大了怕交叉感染。”陪着公婆前来看诊的费女士表示,三人都已“阳康”,但症状各不相同,均可在“阳康”门诊就诊。

  非现金支付业务方面,票据业务量总体保持下降趋势。三季度,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2513.31万笔,金额23.16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00%和10.80%。其中,支票业务1784.69万笔,金额17.22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1.21%和16.69%;实际结算商业汇票业务720.53万笔,金额5.8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和 13.30%;银行汇票业务3.81万笔,同比增长4.45%,金额244.59亿元,同比下降 33.08%;银行本票业务4.27万笔,金额622.0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6.46%和32.13%。

吴雅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