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声|上调预期,国际机构集体看涨2024中国经济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13 17:42:36

  5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0.4个百分点至5%。联合国5月中旬发布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由今年1月的4.7%上调至4.8%。4月以来,亚洲开发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全年预期。

  国际机构集体看涨中国经济,并不令人意外。

  宏观数据充分呈现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基本盘”保持稳定。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运行良好,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总体稳定。进入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回升,“稳”的基础不断夯实。

  结构趋优、质效向好。4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9%、11.3%,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均持续提升。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快速发展,1-4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9.2%、12%和11.1%。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成长,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进”的势头愈发明显。

  “制造业增速超出预期”“出口需求走强”“旅游业强劲反弹”“最近宏观数据一直很稳固”……在评级报告中,国际机构正是基于年度开局的飘红数据,对中国经济全年增长做出乐观前瞻。

  宏观政策有力稳定市场预期——

  宏观政策是保持经济 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方面。

  今年以来,财税政策适度加力,货币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此同时,精准施策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取得新进展,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短期与中长期调控目标兼顾,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手段并举,政策绵绵发力,为市场送来“定心丸”。

  “中国政府出台的多项政策,旨在引导房地产市场转型,支持保障性住房贷款,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措施,将有效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望在短期内支持经济产出;从长远来看,加强政策支持有望促进制造业投资,尤其是新兴行业”……国际机构对中国宏观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抱有积极预期。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赢得更多“信任票”——

  5月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向世界宣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

  《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文件接连出台,对服务业扩大开放作出重要政策安排;积极扩大AEO国际互认合作,促进全球贸易便利;持续扩容免签“朋友圈”……中国不断以更高水平的开放链接世界,提供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

  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多;“五一”假期入境游客达177.5万人次。1-4月,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9.1%,中欧班列发送货物量同比增长11%;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同比增长19.2%,公募、私募等外资机构加速“抢滩”中国市场……“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人流、物流、资金流川流不息,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被经济数据印证,更被世界“沉浸式”感知与共享。

  “中国在2024年到2025年将贡献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的46%”“2024年到2029年中国在全球新增经济活动中的占比将达到21%左右”……国际机构认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将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但中国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仍然拥有很多有利条件:企业效益和预期好转,消费者信心回升,市场活力增强;产业向“新”向“绿”,改革纵深推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激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落地,加上前期实施的增发国债、降息降准等政策,宏观政策效力有望持续释放……这些都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稳扎稳打,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类似的紧急情况还有很多,杜娟的辖区内有一个需要定期做血透的病人,在前一天已经血透完了的情况下,第二天核酸测出是阳性,并开始咳嗽,“然后可能是引发了其他的一些并发症,他整个人就陷入了昏迷。”杜鹃接到求助后,紧急上门给这位病人检查,发现病人意识已不清醒,虽然及时送到了定点医院,但最后这名病人还是情况不好,又进了ICU。

  巴西的贫民窟里,孩子们光着脚带球穿梭在大街小巷;非洲的荒土上,纸团和瓶盖被用来当做足球;中国的大凉山深处,一方小小的玉米地也能构建起一个足球梦……这些画面不是最夺目的,但却是最有温度的。这份纯粹的热爱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同频共振,从热爱中释放的力量能够抵挡住前路的坎坷。

  从公示名单来看,浙江省(含宁波市101家)有603家公司上榜,稳居榜首,广东省(含深圳市276家)以448家企业位居第二,江苏省425家位列第三。山东省402家(含青岛市54家)位列第四,上海245家。相对而言,福建专精特新数量较少,仅133家,6省市合计2256家,占全国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总量的一半以上。

  白皓北记得另一个细节:“日本战胜德国和韩国战胜葡萄牙的比赛散场后,各国球迷们的歌声响彻街道,大家看到我的亚洲面孔总会真挚地说一句‘Congratulations!(恭喜)’我多么希望可以向这真挚的祝贺回以感谢,多么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体验日韩球迷们此刻的狂喜啊!”

  “这些区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提升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挥着积极作用。”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说。

  从田先生提供的相关截图可以看到,此前太平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宣传称该险种“新冠确诊给2万、新冠身故给35万、新冠隔离津贴200元/天,新冠住院津贴100元/天,新冠ICU津贴500元/天”。

吕天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