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首个省级节约集约用地试点

来源: 海外网
2024-06-25 15:31:27

  中新社合肥6月25日电 (冯玲玲)6月25日是中国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近日,笔者来到安徽省合肥市,探访自然资源部建部以来启动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省级节约集约用地试点。

  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方成介绍,试点一年多来,安徽省耕地面积较上年增加20.18万亩,连续三年保持净增长;“地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消耗的土地资源)下降5.5%,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开发区土地建成率、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分别提升4.6%、3.5%、5.4%。

  地处合肥市国家级高新区的中安创谷项目,是当地通过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打造产业创新升级的示范项目。在中安创谷科技园,一座座现代化写字楼环湖而建。据了解,该项目总占地15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60万平方米,实现了全球路演中心、运动中心、美食中心、托幼中心、人才公寓等全要素配套服务设施混合利用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

  中安创谷科技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芳称,园区严格落实工业区块控制线管理、规划条件管控和产业准入,按照“集中设置、功能混合”原则安排公共配套设施,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目前,中安创谷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达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去年实现亩均产值7141万元、亩均税收208万元。

  “合柴1972”文创园是合肥市网红打卡地标,也是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典型案例。该片区原是合肥柴油机厂区和一部分城中村(含棚户区),随着城市发展,其原有功能已无法满足周边区域需求。2019年,合肥市政府采用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方式,将其改造为集文化创意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合柴1972”文创园。

  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指出,针对该片区整体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的痛点,改变过往“成熟一块,出让一块”的单地块开发模式,实施统一规划、片区收储、整体供应,推动片区系统综合开发。不仅通过引入艺术展览、数字媒体、文化传播、设计服务等新业态企业实现了老厂房活化利用,还在片区内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停车场、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补齐片区功能短板。

  “合柴1972”开发运营公司滨湖集团总经理李锐锋提到,目前该片区出让土地834亩,出让收入约38亿元。合柴文创园建成区已解决2000余人就业,2023年营收达3.5亿元。

  另一种做法是“用存量换增量”。合肥市长丰县采用这种方式,在保障比亚迪合肥基地用地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据悉,长丰县通过整合下塘镇、双墩镇9宗低效利用土地共1123亩,连同周边新批准征收的2795亩土地,供应给比亚迪一期项目用于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

  比亚迪合肥基地厂区通过自建高架轻轨交通体系,不仅实现了人员和物料在厂 区内高效运转,也极大地节约了厂区交通道路用地。厂区主要生产工艺车间建造高度普遍在20米左右,并按生产需要设置了部分三层结构,通过建设大跨度高标准工业厂房,实现向空间要效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的。

  低效用地再开发带来良好经济效益。截至2023年年底,比亚迪合肥基地一期项目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约50万辆,年产值达600亿元。据测算,比亚迪合肥基地一期、二期、三期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近2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不低于3000亿元。(完)

  范明政启程访华之日,越南《人民报》发表社论称,此访“是在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背景下进行的,特别是在阮富仲总书记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2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之后,经贸及其他领域合作不断发展和深化”。

  面对所谓的“头号竞争对手”,一向自诩公正独立的美司法部门俯身下水,展现“对华强硬”。但问题是,“跨国镇压”的帽子怎么都甩不到中国头上,还是美方戴着更合适——毕竟,谁的执法人员在全球从事各种干涉、镇压行动,谁在全球范围内大搞“长臂管辖”,地球人都知道。

  数月前,同样出于“跨国镇压”的理由,美方起诉了40名中国公安民警,又以“协助中方设立私密警察站”为说辞,逮捕了两名华裔居民——可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私密警察站”,不过是辅助海外侨胞办理事务的机构而已。

  山东深知,人才的支撑,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到城里去了,如今,山东通过组织的方式、选派的方式,引进一些人才、打造一些场景,让大家在这里有事业、有好的收入、有比较适合的生活条件,有些人就会愿意到农村来。

  只不过,布林肯刚说期待中国高级别官员回访华盛顿,美国国内又整出“渗透控制”“政治迫害”“司法追责”的花招,这改善两国关系的诚意,美国究竟有几分?

  这份报告也指出,没有迹象显示武汉实验室研究人员在新冠疫情暴发前曾因接触病毒住院。情报部门也无法确认是否有研究人员在患病前接触过病毒。

林义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