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引领文旅消费新潮:烟火气满满 文化味更浓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13 17:06:20

  近年来,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文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端午假期首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博物馆、美术馆、遗址公园等文博场所成为了许多游客出行的必选之地。

  数据显示,四川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累计接待民众212.1万人次,同比增长94.98%;陕西全省文博单位端午假期接待游客超130万;太原市文物景区、文博场馆接待游客16.89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33.50%……可见,随着各大博物馆在内容和服务等方面日趋完善,“文博游”消费群体正逐步扩大,游客在品尝“节日味”的同时也尽享“文化味”。

  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是端午假期“文博游”的一大亮点。广西自然博物馆推出竹编龙船挂件DIY体验活动,20余组亲子家庭在博物馆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制作出一叶叶独具特色的“小龙舟”;中国海盐博物馆用艾叶、菖蒲、佩兰和粽叶为游客准备了一场“绿色之旅”,还可以体验挂菖蒲、沐兰汤的祓禊仪 式;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的“赛诗会”选取了30首与端午有关的诗词,游客只要现场报名挑战,背诵出其中任意一首即可免票入馆参观。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多家博物馆立足自身优势,推出许多寓教于乐的互动项目,让游客沉浸式地感受悠久历史和厚重文明。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听园”端午节活动,邀请游客走入夏日园林,沉浸式欣赏民乐展演、园林戏剧,了解园林文化;故宫博物院推出“灵沼轩奇遇记”主题馆校项目和“花信木语——故宫仲夏日”活动,分别从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带领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故宫。

  博物馆与科技的巧妙融合,为游客的文旅体验增添了一抹亮色。湖南博物院推出“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充分利用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及科技手段,巧妙呈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生命的宏大想象与艺术表达。北京市在北京汽车博物馆推出2024年“新视听体验空间”公共服务主题活动,利用虚拟现实、裸眼3D等多媒体技术,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空间感和极强的代入感。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文化和旅游融合趋势进一步凸显。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踏足历史遗存感受中华文化的印记,不仅丰富了游客的节日体验和精神享受,更让“假日经济”有了满满文化味,成为广受欢迎的文旅消费新风尚。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拉萨1月13日电 (记者 赵朗)记者13日从西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获悉,过去五年,西藏落实各类生态补奖资金663.9亿元(人民币,下同)。

  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晋柏向海外侨胞和首都侨界致以节日问候和美好祝愿。他说,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等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侨务侨联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要以首善标准做好首都侨务侨联工作,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奋力书写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新篇章。

  <strong>大批留学生计划启程来华</strong>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方面告诉记者,该院临床免疫科开设新冠感染后免疫评估门诊,希望通过个体化的临床和免疫功能评估,为新冠病毒感染后儿童的免疫健康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后对机体的影响,是未来一段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临床问题。”该院临床免疫科主任王晓川教授表示,免疫系统在新冠病毒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免疫缺陷是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发生重症的原因之一,新冠病毒感染也可以造成免疫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免疫功能继发性损害。这位专家指出,少数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也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等各种免疫相关性病损。

  <strong>中华酒重磅新品投产上市 内外兼修彰显稀缺价值</strong>

  从1992年到2022年,30年间,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互访交流活动共举办交流活动35次,直接参与其中的两岸“小天使”超过2400人,涉及2000多个家庭、数万名两岸同胞。

杨丽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