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原拆原建的“上海模式”

来源: 人民网
2024-06-02 04:53:27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张馨予

  发于2024.6.3总第1142 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在上海采访的那几天,每次与那些在老旧小区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聊天,我总会在他们脸上看到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愤懑的神情。当年能住进这样的住宅楼绝对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房不再带给他们优越感,只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不便。

  在一些城市,居民在原拆原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居民自主发起,居民主导,居民参与住宅楼设计,居民出资一部分。而上海的独特之处在于,老旧小区的拆除重建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政府对于全市老旧小区拆建有一个长远规划,并且,一个小区动辄上亿元的拆除重建费用完全由政府出资。

  为什么上海会对原拆原建采取如此大包大揽的做法?在了解上海住房建设的历史之后,我的疑问才得到解答。

  1949年之后,上海建设了一大批工人新村。到1978年,上海新增住房面积1756万平方米,其中工人新村就占1139万平方米。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工人新村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工人新村几乎都是一套房子分配给几户人家,两三户甚至七八户居民共用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几十年来,“厨卫合用”不仅是居民矛盾的导火索,也带来了种种安全隐患。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新增病例主要就集中在容易导致病毒传播的厨卫合用的工人新村。因此,上海更有动力自上而下地“消灭”厨卫合用的老旧小区。此外,除了上海,全国恐怕也没有几个城市拥有这样的财力。

  必须承认,不需要居民出一分钱的原拆原建非常奢侈。正因如此,当许多城市的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到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上海老旧小区的居民或许能感受到更多温情。

  然而即便是这样,原拆原建项目在上海也并不是总能够顺利地推进。当原拆原建成为一项福利,人们难免有不同的需求和各种欲望。为了实现最大公约数,一些小区从征询意见到最终启动花费了数年时间,工作人员要与成百上千的居民反复沟通。

  一位拆除重建项目负责人告诉我,在居民签约率终于实现100%的那天夜晚,他坐在车里打开音响,感到音乐从来没有这么动听过。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20期

  对于业绩增长,以岭药业在业绩预告中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主导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一定幅度增长。虽然以岭药业未具体说明主导产品的名称,但根据以岭药业2021年财报数据,连花清瘟的营收占比达到40.15%,成为以岭药业产品版图中的核心大单品。

  “海外国家的电影市场已能实现衍生品收入占比达七成、票房收入占比三成的收益情况,国内在衍生品方面虽发展相对较晚,但蕴藏着不可小觑的空间。”影评人刘贺表示,通过经营衍生品,不仅能够为电影作品拓宽收入来源,避免过于依赖电影票房,降低票房不及预期的风险,还能让电影作品以IP的方式延长生命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strong>  领潮未来发展方向</strong>

  畅通金融血脉,全力稳经济增长、稳市场主体

  虽然上市时间不长,卓锦股份却已有信披违规记录。

  此外,在服务品质上追求卓越的我爱我家持续打造学习型组织,坚持线上线下多元化赋能组织人才。人力智能平台实现全流程服务,从人员甄选,到干部培养,打造最佳干部雇主品牌,实现人才聚集,以保障各岗位角色形成良性互动,最终为消费者呈现高满意度服务。

黄介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