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福建:客家人的多彩端午民俗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09 07:08:42

  中新网福建永定6月7日电 (黄秋萍 陈景彬 李长流)端午节,一个美好的传统节日,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思念、憧憬……在福建永定,端午节是客家人一年一度的“粽子节”、“五月节”,是客家人一年中的“五、八、腊”三大节日之一。

  当地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赛龙舟、打糍粑等传统习俗外,还会有在自家的门上悬挂艾叶菖蒲,给小孩子点朱砂和戴香包等端午习俗。

  “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这几天,在福建土楼永定洪坑土楼景区福裕楼大院,当地村民们聚在一起编五彩绳、穿针引线缝制“香包”,她们将端午祝福一针一线地缝到香包里,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平安和幸福。

  “我们这边有这种说法,‘戴个香草包,不怕五虫害’的说法,这香草包用五彩绳编成绳索,用碎布缝成香包,香包里装有艾叶、丁香、陈皮等十几种中草药。”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村民曾玉琴说,这个时候戴这个香包,不仅能安神驱蚊,更主要的是传达美好寓意、预祝幸福平安,希望孩子们戴着这个香包能平安、幸福。

  佩戴香包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特别是小孩佩戴香包有避邪驱瘟、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寓意。竹篮中,刚刚完成的香包小巧精致、色彩丰富,有三角形、小荷包形状,小巧可爱,拿在手上,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

  “奶奶说,戴着这个香包就不怕蚊虫叮咬了,又好看又好闻,我可喜欢这个香包啦。”土楼娃林语姗小朋友高兴说道。

  端午节也是客家人的“卫生节”。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每年端午,家家都会在端午当天日出之前,洒扫庭院,在门上悬挂艾叶、葛藤、菖蒲等习俗,同时将悬挂数日的菖蒲、艾叶熬水,然后全家男女老少用这药水洗浴。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挂艾叶、葛藤,主要是祈求我们家里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小孩用艾叶葛藤水洗澡,能够起到祛寒湿,避蚊虫、驱毒避邪的作用。”永定洪坑土楼景区福裕楼第五代楼主林勤信说。

  当地还沿袭着包粽子的传统手艺,喜欢自己动手包粽子。买几斤上好的糯米,挑几片整齐的粽叶,选一 些红枣花生或是红豆瘦肉,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包粽子、品粽子,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每到端午节,我都会回家和家人团聚,一家人开开心心过端午节,这种感觉真的是太好了。”洪坑村村民庄月丽说。(完)

  屋里改造得很现代,但是屋外的院落不能随意改。胡同、院落处处蕴藏着老北京的历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政治教导员余海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一起唠家常、话今昔、问冷暖。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都留下了总书记的坚实足迹和深深牵挂。在贵州毕节化屋村,总书记走进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了解他们家脱贫后的生活情况,嘱咐当地干部群众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新疆吐鲁番,总书记来到葡萄沟,了解当地发展葡萄特色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等情况,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打造富民产业。

  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表示,中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行动和贡献值得称赞,更值得各国借鉴学习。库布其沙漠治理就是全球荒漠化防治与土地可持续管理领域的成功实践。“借鉴中方绿色发展模式,我们在摩洛哥沙漠绿洲中设立非中盐水农业示范农场,希望能够为当地减贫与发展带来希望。”

  独特

  “兔子很温和,在十二生肖里是一个比较和气的动物,今年是兔年,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张福高一边捏制兔子,一边说道。

陈嘉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