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如何修旧如旧?记者跟着“文物医生”学做“手术”

来源: 北青网
2024-06-24 04:30:15

  中新网济南5月17日电 题:青铜器如何修旧如旧?记者跟着“文物医生”学做“手术”

  作者 赵晓 王采怡

  一件破损青铜器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才能修旧如初?“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中新网记者带着疑问走进山东博物馆,跟着文物修复师学做“手术”。

  左手轻托铜镜,右手谨慎地拿起手术刀,每次用一点力,小心翼翼地打磨拼接铜镜的环氧树脂胶,使其更加平整……在“90后”文物修复师乔兴春的指导下,记者凝神屏息,修复手中的汉代铜镜。

  “这道四五厘米长的拼接处,需要持续打磨多久?”重复操作五六分钟后,戴着手套的掌心已微微出汗,记者忍不住问道。站在一侧的乔兴春淡然地说:“大概需要一两天时间。”从业五年来,他早已习惯在漫长的修复周期里,静下心、沉住气地为每件文物“问诊治疗”。

  从持刀手势到用力角度,从修整程度到尺寸把握,乔兴春细心地指导每一个操作细节。只此一个打磨工序,记者已切身体会到文物修复师“慢工出细活”背后的不易。

  当天,记者在山东博物馆文物保护部看到,修复师们各有分工,神情专注地投入文物拍照建档、信息扫描、清理养护等日常工作中,寂静无声。而一墙之隔的窗外,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正排队进馆参观,欣赏每一件经文物修复师之手保护和修复的“宝贝”。

  “我们就是‘文物医生’,为文物‘把脉、开方、治病’,让它们能更完整‘健康’地面向公众展出,同时为后世提供研究材料。”乔兴春这样形容文物修复师所发挥的作用。

  大学期间学习美术专业的他,原与文物修复师的就业方向没有关联。机缘巧合下接触古钱币学后,乔兴春对文物产生浓厚兴趣,并专门拜师学艺,尝试修复古钱币,自此与“文物医生”结缘。

  在他看来,文物修复工作具有跨学科特征,需要考古学、材料学、美术、化学等多领域人才共同参与。在为青铜器作色时,记者对乔兴春所提观点深有体会。

  这面铜镜锈迹斑斑,散落分布青绿色、土黄色等不同色块,如何实现“修旧如旧”?在实际操作中,乔兴春凭借美术功底和文物修复经验,指导记者在调色盘中调出与铜镜表面颜色最为相近的颜料,再利用牙签弹拨到文物表面。整个过程颇具挑战性,稍有偏差,即影响文物整体修复效果。

  择一事,终一生,乔兴春将文物修复视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再过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都会把这份工作一直做下去,乐此不疲。”

  与乔兴春同样投身于青铜器修复的黄瀚东,已年过半 百,倾尽半生守护文

  “20多年前,我在山东博物馆技术部从事文物保护工作。技术部转设文物保护部后,我更加专注于文物修复工作。”黄瀚东告诉记者,他目前主要负责保护和修复以商周时期青铜器为代表的无机文物,从业以来经手文物超万件。

  入行时修复的3件汉代青铜盆,令黄瀚东记忆犹新。“这3件文物当时锈蚀严重,和青铜鼎叠加在一起。我花费两个月时间去除锈蚀,将它们分开。”黄瀚东回忆说,青铜盆边缘处破损需要补配,当时的设备远不如现在先进,消耗很多时间和精力完成了修复。它们目前仍在山东博物馆展出。

  从业伊始收获的“甜头”,萦绕在黄瀚东心头,也坚定了他从事这份职业的决心。

  当下,文物修复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设备更趋先进,理念也愈加新颖,吸引更多年轻力量加入。黄瀚东已经培养出优秀的徒弟,他的徒弟也正在带新人,代代传艺,让饱经沧桑的文物再现“芳华”。

  据了解,山东博物馆自1954年建馆之初便以传统手工艺为基础开展青铜器修复、书画装裱、金石传拓等工作,逐步建立起以科技为支撑、以预防性保护为核心、现代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文物保护研究机制。2023年,山东博物馆文物保护部被共青团中央、文旅部等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完)

  从地域看,腊肉挂钩、腊肠制作器成地道南方“年味风向标”。美团优选数据显示,重庆、成都、梅州、绵阳、宜宾、达州、泸州、广安、南充、资阳消费者更爱下单腊肉挂钩;湖北、安徽等地消费者更爱下单腊肠制作器。

  重庆市武隆区政府仙女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李鹏程介绍说,“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园”是荆竹村全新融合发展的主线,随着一、二、三产业“+旅游”深入推进,该村全面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旅游从业人员中本地村民比例超过五成,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国际游客约5万人次。

  <strong>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到2035年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strong>

  “复建‘茶摊驿站’,既供村民和游客休憩,更为弘扬赵庄村淳朴民风。”张庭栋介绍,石道乡古时为官道,清末赵庄村有白姓耕读之家,在路边建茶摊一座,托一李姓长工看管,赠其二亩良田不收地租,但须以白家名义为行人免费供应茶水,来往客商行人多在此喝茶歇脚。

  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就业创业……“微建议”所涉及的主要领域,问题实在、建言务实,带有浓厚的“泥土味”“烟火气”。

  其实,历届奥运会之后,诸如吉祥物、会徽等都会成为奥林匹克历史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如果举办城市想在赛事之后继续对奥运相关特许商品进行授权经营,则需要由其所在地的奥委会与国际奥委会协商,由企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所在地奥委会“准入”,各方达成一致之后,才可以在该奥委会辖区继续进行生产、销售。如果有新产品,产品设计也需要国际奥委会和所在地奥委会认可。

刘丽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