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让传统典籍润泽当代生活

来源: 网易网
2024-06-14 02:31:20

  【文化评析】

  作者:杜羽

  日前,武汉大学宣布成立《民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据媒体报道,《民藏》将收集、整理历代与民本思想有关的文献史料,体量或达亿字。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到《复兴文库》,从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到蔚为大观的专题文献,近年来,各类大型典籍项目纷纷实施,众多文献得到系统整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修文,既是历史的使命,也是发展的需要。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了自己的历史文化,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记忆,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就会失去文化主体性,失去文化自信的根基。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修文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整理典籍,而且在于研究、利用典籍。从春秋时期孔子整理六经,到汉代郑玄遍注群经,再到清代乾嘉诸儒的考据训诂,时代不同,典籍整理的方式不尽相同;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略的六分法,到经、史、子、集的四分法,古人对传统典籍的认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永乐大典》,明代人曾有“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的期待。过去,获取文献不易,许多大型文献的编纂都求大、求全。如今,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借阅古籍的便利度远超过往,不少古籍还化身千百,有了影印本、整理本、电子版,“包括宇宙、统会古今”不应再成为绝大多数当代大型文献编纂的重要目标。新编大型文献项目更应体现对文化建设的追求、对学术创新的探索,成书的形式也未必只是动辄几百上千册的纸质书,还可以是易于传播、检索的电子版、网络版。

  当代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利用都应坚持守正创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断开拓新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闪耀出万般光彩,让凝结着先民智慧的典籍润泽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另一款让球迷们频频驻足的是咪咕推出的体感足球游戏《决胜绿茵》。它运用了AI视觉黑科技,以预判守门为核心玩法,通过电视+手机摄像头方式动捕体感。在游戏过程中,玩家可对球的运动轨迹进行预判,然后通过双手扑救的方向选择完成守门操作。球迷们在大屏幕前纷纷上阵展示自己的守门技术,引得围观人群阵阵欢呼。

或许你喜欢梅西吗?

最后一届

28岁的诺伯特职业生涯非常坎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低级别联赛效力,同时他又受到过两次重伤困扰。2020年再次遇到职业生涯低谷的诺伯特陷入了迷茫,家里人则是劝说他,让这位门将改行,直接选择退役。诺伯特无法舍弃来之不易的职业生涯,就选择了咬牙坚持。

从前,关于年龄,是有说法的,像我这样,早应该“知天命”了,换句话说,要听天命,顺自然,熬夜看球这种事,不能再做了。可是,范加尔却告诉我们,人生不只一个标准答案。

11月21日,2022卡塔尔世界杯在万众期待中拉开了战幕,掀起了全民看球的热潮。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呐喊、喝彩、激情注定是主旋律。与以往不同的是,广大球迷不仅可以通过屏幕“看”世界杯,还可以在比赛间隙畅玩足球游戏,享受“边看边玩”的全新体验。

陈宛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