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达证券失去50亿!券商股权融资节奏显著放缓,发债“补血”或成行业趋势

来源: 盖饭娱乐
2024-06-20 13:00:24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不同于以往,去年以来,多家券商的再融资计划“搁浅”,融资节奏明显放缓。

  财达、南京证券再融资计划有新进展

  6月19日,财达证券公告称,此前经股东大会通过的定增预案决议有效期满自动失效。

  财达证券于2022年12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向控股股东唐钢集团在内的不超过三十五名(含三十五名)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取得河北省国资委批复后,该预案又进行了两次修订。

  2023年5月,财达证券称,为响应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的倡导,对定增预案进行第二次修订。

  新版预案没有调整募资总额,主要是对募资投向进行了调整。其中,将原本不超过15亿元用于融资融券业务,不超过20亿元用于证券自营业务,拆解为投向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募股权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信息技术和合规风控投入等多个方面。

  不过,该定增预案于2023年6月20日经过股东大会通过后,一直没有新进展。在19日的公告中,财达证券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决议有效期满自动失效。 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换言之,财达证券放弃了本

  南京证券则修订定增预案。南京证券的定增预案于2023年4月抛出,也是经过南京国资集团批复后,又对募资投向进行了调整。根据调整后的预案,南京证券拟向包括控股股东紫金集团在内的不超过35名(含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

  相对第一版,定增募资的投向更加明确细致,不再把重资本业务作为重点,而是将拟用于发展证券投资业务的不超过25亿元,投向财富管理业务、资管业务、另类子和私募子公司、信息技术和合规风控投入等。此外,南京证券称,将不超过5亿元用于购买国债、地方政府债、企业债等证券,助力社会经济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发债“补血”或成券商融资趋势

  在2020年至2021年间,大约30家证券公司完成了资本补充,这些公司中有的选择了配股、增发股票或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多种方式。这些再融资活动累计筹集的资金总额达到了约1973.27亿元人民币。进入2022年,尽管上半年券商的再融资活动依然保持了增长势头,但到了下半年,这一趋势开始减缓。到了2023年初,监管机构明确表示,鼓励证券公司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强化合规和风险控制意识,坚持稳健的经营策略,走一条资本节约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并在资本市场上发挥好“守门人”的角色。自此之后,券商的再融资活动逐渐降温。

  申万宏源非银分析师罗钻辉表示,“相较海外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国际一流金融集团,成为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对于目前的国内券商而言仍有距离。参考高盛曾通过收购扩张规模、拓宽业务版图和区域布局,在股权融资受限情况下,下阶段兼并同业将成为大型券商提升业务规模可选路径之一。”

  他认为,随着整个行业在再融资方面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证券公司的资本扩张步伐有所放缓,这迫使它们加快转型的步伐,通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优化现有资产配置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

  “券商资金需求仍旺盛,发债‘补血’成为大趋势。通过‘借新还旧’,券商可以延长债务期限,避免短期偿债压力,从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投资或运营活动。此外,当前票面利率较低,发债成本不高,在此背景下,券商发债‘补血’积极性更强。然而发债虽然可以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才是最终归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

  田利辉告诉界面新闻,券商大规模发债 “ 补血 ”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有其合理性,但也需要注意发债成本、债务规模、债务结构以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合理的策略规划和风险控制,券商可以更好地应对资本金不足的挑战。

责任编辑:江钰涵

  聚焦高质量发展,湖南省人大代表、株洲市市长陈恢清将目光投向城乡统筹领域。“2023年,我们要大力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胡小强曾与团队成员一起专门对滚子的质量和生产情况做过调研分析,发现进口的主轴承里的滚子精度非常高,无论是从粗糙度、硬度均匀性,还是工作面素线来看都非常好,但国内由于受设备限制,大型滚子加工精度只能达到二级,不能实现一级精度加工。

  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项目达2.8万个。质押融资总额达4868.8亿元。

  <strong>走近中科院金属所研发团队</strong>

  这段路是新开辟出的隔离带,近40℃的高温下,失了水分的土层松软散乱,越野车驶过,歪歪扭扭,尘土漫天。汗隔着衣服粘住了土,身上的白色短袖、黑色长裤都脏得不成样子。

  “善淤”的黄河,越来越桀骜不驯,“善决”“善徙”导致水患频仍。据统计,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余次,改道26次。“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并非虚言。

蔡雅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