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跨界、联合出版 专家聚焦中华风物人文引领大众“品读中国”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21 03:05:38

  中新网北京1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华民族是在怎样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形成的?长江为何成为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南北和东西的分界线是如何确定的?中国省制有何来龙去脉?汉语方言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哪些影响?郑和下西洋和早期全球化有什么关联?……这些颇受关注的问题,在面向大众的学术普及读物《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里都能找到答案。

  《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中国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多位专家学者跨界携手、中华书局和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1月28日,科学出版社在北京举办“从地理与人文视角看中华文明形成——《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出版座谈会”,该书作者代表和编写方、出版方相聚一堂,围绕座谈会主题研讨交流并建言献策。

  他们认为,图文并茂的《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是一部生动呈现中华民族如何创造辉煌文明的普及性读物,通过讲述广袤中华大地上的自然风物和人文创造,述说大江大河所孕育的厚重文明,既展示人文遗产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也揭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徐春生表示,《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具有三方面特点值得总结:一是古今贯通,就是把历史的中国与现实的中国贯通起来;二是情理交融,就是把学术的理性严谨和情感的真挚细腻结合起来;三是内外兼美,就是把内容的深刻厚重和形式的美观大方统一起来。“可以说,这是一本可读、可品、可藏的上乘之作”。

  据了解,《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全书由前言《何以中国》和自然编、人文编、中外编三部分共20篇文章组成。

  自然编6篇文章包括《孕育中华民族的自然环境》《黄河与中华文明》《长江:稻作文明与鱼米之乡》《华夏文明中的山脉》《秦岭—淮河线:中国的“南与北”》《“胡焕庸线”:中国的“东与西”》。

  人文编10篇文章包括《天地之中: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与 布局》《长安叙事:大一统王朝都城的经典与荣光》《体国经野:中国省制的由来》《长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大运河:纵贯南北的大动脉》《都江堰:人类生态文明的杰出典范》《万里通途:中国历史上的陆路交通》《方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有声印证》《农耕文化:乡土中国的文化本根》《天人合一: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

  中外编3篇文章分别是《陆上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郑和下西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全球化与明清以来中国经济重心的东移》。(完)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2899公里,配套的节制闸、退水闸等设施更是数量众多。对于这样庞大的工程和复杂的系统,管理维护的难度可想而知。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12日电 据北京市地震局官方微博消息,2月12日16时42分在北京房山区发生2.8级地震。经震后紧急会商分析,根据区域构造、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序列类型、现有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异常等分析判断:此次地震为北京地区一次正常的地震活动起伏,北京地区包括原震区近期发生4级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8203;&#8203;&#8203;

  精子库人员:

  该校自2月8日起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在新学期“第一课”上,滕亚杰带领全体教师剖析孔子的师者形象,追寻传统与古圣先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探索府学教育的未来。

  2月8日,在四川省丹棱县仁美镇退园还耕示范基地,1600亩油菜苗已经进入抽薹期,急需进行壮秆、防治蚜虫的处理。

  如今,汾河水量丰起来了、水质好起来了、风光美起来了——汾河景区种有各类树木花卉230余种,绿地面积达8.5平方公里;沿河道两岸而建的汾河公园,也成为市民户外休闲娱乐首选地。

陈惠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