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方合作提升临港新片区海上救援能级

来源: 大河网
2024-06-24 03:54:57

  中新网上海6月23 日电 (陈静 顾卓敏)记者23日获悉,上海努力推动提升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海上救援能级,打通海上生命救助的“最后一公里”。

  23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下称:市六医院)和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三方签署医疗救援合作协议。未来,合作三方将通过建立沟通会商机制、实景演练机制、医疗救援流程、远程医疗指导、支持保障机制和医疗培训机制等高效协同的矩阵式工作体制,聚焦生命救援,发挥各自资源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提升医疗救援应急保障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有效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共同推进临港新片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迈进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据悉,三方将对标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多方联动加强区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为了进一步提升海上救援的协同作战能力,模拟应急救援演练当天举行,希望通过对海上救援的衔接全流程的熟悉与了解,健全“海陆空”应急响应机制。

  当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海上应急救援医疗队正式成立,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虞涛为医疗队授旗。据应急救援医疗队队长、创伤骨科主任医师于晓巍介绍,目前医疗队首批入选队员20人,其中医生14人,护理人员6人,分别来自骨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急诊医学科和神经内科。队员本身都具备丰富的临床抢救经验,并经过不断的应急处置、体能锻炼等事务培训。

  市六医院党委书记马昕表示,市六医院是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和上海市急性创伤救治中心,同时也在牵头建设福建(晋江)医院和安徽(合肥)医院这两个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未来,市六医院将充分发挥医疗资源和专家团队等优势,加强与横向单位的合作,立足临港新片区,辐射长三角,力争打造区域应急救援体系示范样板。(完)

  在天津市河西文化馆传统文化市集,猜灯谜、逛非遗、品美食,闹元宵……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元素,让人们在欢乐中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到了节日浓烈的喜庆氛围。活动现场书画艺术家挥毫泼墨,现场为群众画小兔子、书写兔年祝福语,糖画、面人等非遗传承吸引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

  各村的秧歌队伍一路“撒灯”,到黄河阵绕阵而舞。在黄河阵中,每转过一个弯,就意味着克服了一个挫折,能够顺利地从出口跑出,象征着一年都能消灾祛病、万事顺遂。

  园区中“创想美术馆”分区内,寄托航天梦的“宇宙兔”以及“倒立兔”“时钟兔”“方脸兔”等众多兔形彩灯的设计师则年龄更小——天马行空的创意来源于小朋友的画作,工匠们用巧手让童心从2D变3D。

  据奥新社援引当地警方消息报道,该国西部蒂罗尔州和福拉尔贝格州3日以来发生多次雪崩,8名死者中包括一名中国公民。这名32岁的中国滑雪者3日在蒂罗尔州厄茨塔尔山谷遭遇雪崩不幸身亡。

  “调车作业,安全是关键点。春运时期,货物运输比较集中,更要注意按标准作业。”江国明介绍,由于调车任务多,人员相隔距离远,最担心的就是作业人员的安全,他时刻盯控着调车组的位置和情况,不断提醒调车组执行标准化作业。“小杨,你们在哪儿?”“阿泉,还有几个车位。”“大家要反复确认人工扳道开通的进路!”

  百里洲与枝江市主城区仅一江之隔,但排队、登船、起锚、转向、渡江一系列流程走完,往往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吕淑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