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凤行》换掉“死亡滤镜”:内娱苦“十级美颜”久矣

来源: 央广网
2024-06-02 23:20:30

  中新网北京4月9日电 日前,#与凤行滤镜改了#登上热搜。

  有细心观众发现电视剧《与凤行》悄悄更换了滤镜,令画面陡然清晰起来。然而临近大结局才换掉“死亡滤镜”,粉丝们一边感叹喜欢的演员终于可以“还原美貌”,一边含泪奔走相告“滤镜改了,建议重看”!

  古有“雾里看花”,今有“滤镜观剧”。不可否认的是,如今观众们想要找到一部不开滤镜、磨皮的电视剧,竟成了一件难事。

  科技的进步本该让画面更加清晰,而在4K画质逐步推行的当下,部分电视剧却以滤镜+磨皮的方式开启“魔法”防御。

  其实,内娱苦“死亡滤镜”久矣,《与凤行》也不是第一部播出时撤换滤镜的电视剧。早在2019年,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播出时,因为观众强烈反映滤镜开得太大,导致画面失真严重,剧方不得不连夜调整、紧急替换滤镜,对偏白过度柔光进行调整。

  当时剧中的男主角于朦胧也以玩笑的口吻发文称,“许仙”的十级美颜滤镜将正式下线,“于清晰”已同步上线。

  然而如此“十级美颜”的效果,既没有真正美化演员,更影响了观众的看剧体验,实属“聪明反被聪明误”。

  可以理解一些剧方想要使用滤镜辅助画面呈现的初衷,但到了实际应用里大部分人则是以偷懒敷衍的心态,开启“一键美颜”模式。原本应该是灯光摄影师用心 打光、调试设备,演员提前做好皮肤、身材管理等,现在却只想做“表面功夫”,靠滤镜、磨皮粗暴解决。

  一会儿“亮瞎眼球”,一会儿又“暗到失明”,一些奇葩滤镜在明暗之间反复横跳折磨着观众。从《我只喜欢你》的“黄沙来袭”,到《雪中悍刀行》的“绿到发光”,再到《风起陇西》的“暗黑攻击”……

  偶像剧要暖柔、古装剧则清冷、悬疑剧应幽暗,成为目前大部分国产剧奉行的一套滤镜法则。甚至现在滤镜的滥用程度已经发展到了“颠倒黑白”,电视剧《西出玉门》大白天拍夜景,最后全让滤镜“兜底”。请剧方牢记,观众绝不是“黑白不分”,可以被你们肆意对待的人。

  滤镜滥用这一沉疴痼疾,实则反映的是当下浮躁、“赚快钱”的影视业态。摒弃流水线式的套路操作,才能让失真的画面不再失控,回归正轨。(完)

  (三)坚决维护“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共识。遵守2022年1月五核国领导人发表的《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加强核武器国家对话合作,降低核战争风险。维护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积极支持有关地区国家建立无核武器区。促进核安全国际合作,建立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

  自“小三通”客运航线正式启动以来,已安全运营21.7万航次,运送旅客2208万人次。福建交通运输部门将以此次复航为契机,持续做好“小三通”客运航线常态化运营服务与保障工作,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大熊猫是季节性发情动物,在自然分布区每年仅在春季发情一次,圈养大熊猫也同样如此。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资料显示,圈养条件下雌性大熊猫5岁左右,雄性大熊猫6岁左右进入性成熟,雌性大熊猫每年发情一次,每次发情高峰期只有短暂的2~3天,一般每年3-5月发情。

  2月23日,新京报记者拨通了北京动物园游客服务中心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北京动物园已经做了大熊猫“丫丫”回国的全面准备工作。“至于回国时间,我们现在得到的消息是4月7日合同到期的时候回国。”他表示,如果来电者觉得游客服务中心的消息比较落后,也可以留下电话,等待动物园大熊猫主管部门——动物业务管理部回电。不过,目前每天来电咨询“丫丫”回国的人员比较多,所以这一部门每天要回电三四十通,可能要等待四五天时间。

  生活上奢靡腐化,工作上做足表面文章的罗应光,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形象工程”。政绩观严重扭曲的他,还善于弄虚作假,打着学习外地经验的旗号,大搞视频开工,结果好多项目开工后就停工了。

  针对国防工业躺在国家身上要饭吃的积弊,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军工体制还是同苏联的一样。苏联的体制证明是吃了亏的,主要是不能带动民用工业,不能带动整个经济。因此,我国的军工体制要改革,否则也要吃亏。”他指出,国防工业要以军为主,以民养军。

林丽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