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球运河城市 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北京揭牌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6-07 12:59:09

  中新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徐婧) “龙腾河端,海韵千年”2024北京西城·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沙龙5日举办,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揭牌。该中心将承担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职能,发挥北京作为大运河终点城市的核心作用,对话全球运河城市,共谋共创大运河沿线文化繁荣与发展。

  什刹海作为北京老城区著名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毗邻中轴线,是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北端点,承载着丰富的运河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今年是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十周年。活动现场,专家学者和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嘉宾齐聚什刹海畔,共话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在致辞中表示,要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内涵挖掘,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要以运河为媒,深化发展伙伴同盟,促进经济、旅游、民生、生态等多领域的常态化合作;要推动大运河文化扬帆出海,发挥大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讲好大运河故事,传播大运河声音,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出时代的新风貌。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回顾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以大运河沿线地区案例生动阐释了让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保起来,让大运河资源美起来,让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同时,聚焦大运河北端点“河之端”——什刹海的独特地理区位对于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肯定了西城区在大运河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从宏观角度论述运河对人类历史走向的重要影响,分享了作为“河之端”的西城区在推动运河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因河而美·运河联动圆桌交流”围绕“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保护与活化传承如何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做到有机融合”等议题展 开讨论,为大运河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多元视角。

  活动还发布了《大运河文化系统性保护·什刹海宣言》,提出以大运河文化为依托,从保护发展、协同联动、聚焦宣传、创新驱动、汇聚力量五个方面出发,共同守护运河文明。(完)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问题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和关注,尤其是自2021年哈尔滨常住人口跌破1000万之后,东北地区再无千万级人口大市。

  报道称,在中国拥有40多家工厂的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了一项新计划,即是将按中国客户的要求,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车型,包括内置卡拉OK机等各种设备,同时将为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和生产基地投资数十亿美元。报道称,这是大众汽车集团2022年公布的“在中国,为中国”发展策略的一部分。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的11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海南、福建、江西、广西、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和贵州。西藏自治区的自然增长率最高,为8.76‰,其次是宁夏自治区的4.41‰。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的常住人口虽然减少较多,但人口自然增长依然保持在3.33‰的较高水平。

  据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8%,而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2%,并产生积极外溢效应。“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这不光对中国意义重大,对全球也同样重要。”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CDF年会上指出,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1/3,甚至超过1/3。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30日下午在海南博鳌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他指出,希望企业家在提振信心、改善预期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我们对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各类开放平台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扎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马克龙还透露,尽管对华态度有所不同,他与美国总统拜登对“开放的印太地区”有着共同的愿景。“我可以告诉的是,虽然目前局势紧张,但他(拜登)仍希望避免任何(紧张局势)升级。”

谢泰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