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外交部介绍有关情况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28 20:11:41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张蔚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问:今天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大会有关情况?

  毛宁:6月28日上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强总理主持。多位外国政要、国际和地区组织代表、来自10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友好人士、媒体和工商界代表等外方嘉宾出席,与会中外嘉宾共约600人。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在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发出求同存异、同球共济,相互尊重、彼此成就的时代强音,必将对推动各国同心协力建设更加美好世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用几组数字简要概括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

  一是全面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四大历史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了历史标杆,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汇聚了强大合力,为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贡献了历史智慧。

  二是深刻阐释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新”的弘扬升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升华。这一理念立足于国与国命运交织、休戚与共的客观现实,树立了平等和共生的新典范;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开辟了和平和进步的新境界;着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丰富了发展和安全的新实践。

  三是郑重提出共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六大主张”。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世界各国要坚持主权平等的原则,夯实相互尊重的基础,实现和平安全的愿景,汇聚共筑繁荣的动力,秉持公道正义的理念,展现开放包容的胸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

  四是积极倡导“全球南方”共同做“四大力量”。中国与“全球南方”血脉相连、同声相应。习近平主席从世界整体发展的高度,倡导“全球南方”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共进,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

  五是正式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项举措”。习近平主席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项举措,涉及人才培训、青年交流、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农业合作、数字经 济、绿色生态等多个领域。中方将同各方一道,为“全球南方”的共同发展和团结合作注入更强

  中国始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坚定倡导者、忠实实践者。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同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宁1月19日电(莫育杰 封荣权 陈星宇)1月19日,满载黑木耳、风味蘑菇、糖果、啤酒等特色食品以及日用品等货物的X9101次中越班列,从南宁国际铁路港驶出,预计24小时后到达越南安员站。据悉,这是今年广西开行的首趟中越年货班列,丰富越南民众的春节餐桌。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党组纪检组组长酆炳林同志,因病于2023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郭燕红表示,重症救治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第四版新冠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是结合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以及感染者的疾病特征,在总结前期重症患者救治经验基础上不断完善,并颁布实施。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尤其以传统制造业闻名。此次百余条科技新策的出台,或将有力推动该市产业转型升级。

  张军强调,习近平主席说,力量源于团结。当今世界休戚与共,我们面对着共同挑战,唯有共同努力,才能把梦想变为现实。联合国承载着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坚持团结合作,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向着维护共同安全、促进共同发展、打造共同未来的目标前进再前进。中国是联合国的坚定支持者,将继续履行大国责任,以新征程上的新发展、新作为,为世界贡献新机遇、新希望,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常昭瑞在会上表示,近期,泰国检出“德尔塔克戎”毒株,该毒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和德尔塔变异株AY.45的重组体,国际分类命名为XAY.2。该毒株于2022年8月31日首次在南非发现,目前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到。2022年12月以来,以丹麦为主的极少数国家呈升高趋势。“目前还没有关于该病毒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足够数据。”

谢财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