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家蚕”共享分析平台上线 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12 02:58:24

  中新网重庆11月23日电 (记者 钟旖)记者23日从西南大学资源昆虫 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代方银教授团队日前正式上线“数字家蚕”共享分析平台(SilkMeta)。作为迄今涵盖数据类型最全、数据量最大的家蚕组学数据库,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

  据介绍,“数字家蚕”共享分析平台(SilkMeta)全称为“家蚕泛基因组和多组学数据分析平台”,整合了家蚕泛基因组及多组学数据,将具有上千个种质资源的线下实体基因资源库,转化为组学序列线上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这也是继2022年该团队发布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后,中国科学家推动创建“数字家蚕”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代方银介绍,在现代蚕学研究和育种实践中,家蚕泛基因组及多组学数据已经成为科学家手里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合理使用可大大缩短研究和育种的时间,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但这些数据的分析利用,对一般用户来讲,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成本也很高。

  “我们可以把‘数字家蚕’共享分析平台比喻为一部智能、高效的家蚕基因‘数字字典’或‘超级图书馆’,研究人员能在这里快速获取家蚕基因组相关信息。”实验室博士后陆昆鹏表示,平台整合了家蚕泛基因组、转录组、变异组、表型组等多组学数据和功能基因研究数据,并提供开展比较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等方面研究的分析工具。目前,平台已涵盖丰富的数据内容,包括1082个二代测序基因组、546个三代测序基因组、5000多万个基因组变异、1168个转录组、294种家蚕质量性状基因型特征、123个非编码RNA测序数据以及单细胞转录组、甲基化测序数据、免疫共沉淀测序数据等。

  2022年10月,代方银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成功绘就世界上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率先实现家蚕基因库数字化,创建“数字家蚕”。此次“数字家蚕”共享分析平台的上线,代表着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研究从“技术领跑”转变为“数据共享”,全球科学家都能在该平台获得基因数据,实现种质资源基因组、遗传变异及表型的开放共享和可视化、便利化分析。

  “这是我们发展道路上里程碑式的成果,希望通过数据共享,进一步推动家蚕基因研究,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向仲怀表示。(完)

  2018~2019年间,时任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的郑晓年到中科院各所调研,发现“存量资金”比较大,且科研人员不愿意花存量经费的现象很普遍。“我问科研人员,你为什么把这么多钱留在手上,他说我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争取到经费,没经费就没绩效了。”

  如今泽连斯基派来了曾经担任过战略工业部部长的帕夫洛•里亚比金出使中国。希望随着乌新任驻华大使的到任,能够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乌克兰的友好关系。也有益于俄乌未来的和谈……

  2022年12月23日,距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对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闫学会作出判决刚过去3天,北京市西城区便召开了“以案为鉴 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会上播放的警示教育片披露,闫学会因未能顺利晋升二级巡视员而大为恼火、牢骚满腹,常常向身边人发泄对组织的强烈不满,抱怨组织“对干部的关心关爱一点都没有”。

  陈弘认为,相信澳洲龙虾很快会恢复对中国出口。但陈弘指出,虽然澳洲龙虾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但目前仍然面临着来自印尼、新西兰和越南的竞争。另外,澳洲龙虾贸易恢复需要澳方在入境检疫等方面与中方进行紧密合作。

  在黄令仪等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复兴号高铁实现了100%的国产化;歼20等先进军事装备,配套了相控阵雷达,换上了中国自己的“心脏”;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1936年,黄令仪出生于广西南宁,祖籍广西桂林全州县两河镇鲁水村。小小年纪的她,经历过山河破碎的绝望和流离失所的痛苦。成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

周凯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