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学生用5分钟短片讲述蒙文春联背后的“铸牢”故事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02 03:29:41

  一只羊角是蒙古族小男孩巴特尔手中的“笔”,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的雪地,则是他的“纸”。站在这张白茫茫的纸上,巴特尔正学着写下一副“蒙文春联”……

  这一画面来自名为《春风吹又生》的5分钟短片。不久前,这部由 华中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拍摄的短片,获得了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块的最佳作品奖。

  全片以“蒙文春联”为线索,讲述了12岁的巴特尔向蒙古文书法传承人巴音达拉学写“蒙文春联”的故事。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近年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贴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在博州,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喜欢贴蒙文春联。巴音达拉介绍:“很多蒙古族牧民认为,门口贴上蒙文春联会更有‘家’的感觉。”每逢过年,巴音达拉便用蒙文书法设计出不同的春联,送给当地的农牧民。他还利用周末在博州青少年宫为当地的孩子开设免费的蒙文书法课,教他们写蒙文春联。

  这件事引起了从武汉来的支教学生们的兴趣。“我们的服务地是有着35个民族的城市,援疆支教让我们为这里带来了新的知识,但同时,当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在滋养我们,所以我们想把看到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短片导演余典说。

  在拍摄短片的过程中,支教的学生们一次次被感动:阿丽腾阿姨临时改变家庭活动,只为给摄制组提供拍摄场地;巴音达拉老师开着随时会陷入泥地的二驱车,也要坚持接送摄制组……

  短片中,扮演巴特尔的小演员银子贺来自多民族组成的融合家庭:爸爸是汉族人,妈妈是蒙古族人,姥姥、姥爷也是蒙汉结合。据悉,在博州,和银子贺一样,蒙汉结合的“多民族融合家庭”还有很多。

  “石榴千房同膜,是友谊、团结、亲密无间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显化,也是我们拍摄《春风吹又生》这部短片感受到并想与大家分享的。”余典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北京市是家政服务业劳动力输入大市,一直以来,家政服务市场需求旺盛,市民对家庭保洁服务、居家老人照料、家庭孕产妇新生儿照护的需求持续放大。北京市人社局与河北、山西、河南、黑龙江、甘肃、内蒙古6省区建立了121家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北京市16个区均以不同形式与协作地建立了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机制。基地年均为本市输送合格家政服务员超万名。

  “一提”是驼峰车辆解体的关键岗位,负责峰顶车辆解体作业的组织,对于作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由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担任。今年27岁的吴昊然是下行驼峰最年轻的“一提”,前段时间刚休婚假,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的甜蜜,就告别妻子,提上行囊从老家辽宁匆匆赶了回来。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9日电 今天,运河手工艺大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北运河源头的“通运号”游船上启动。“花丝镶嵌”传统手工技艺、玉雕、青铜器手工艺精品以及花馍、运河宴席等运河美食悉数亮相。

  随后,李家超回答了在场12位议员的提问,内容涉及“通关”、民生经济复常、特区政府建设等方面。

  <strong>马浚伟:</strong>以前我跟很多香港人一样,也跟很多内地的家庭都一样,家里比较穷,只有我爸一个人工作,哪怕你就算是成绩好,你能上大学的机会很低。在我的那个年代,全香港只有两所大学,能入大学是一件很大的事。

  近日,大陆一款螺蛳粉包装上印有如上的字样,在台湾引起争议。民进党当局宣布大陆螺蛳粉涉及违反进出口等有关法令,不准进口,并要求超市、电商等全面下架。

李文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