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意识——中国首部节水行政法规来了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07 17:01:26

  珍惜水资源、提倡节约用水,这一社会呼吁将转化为制度规范。日前,国务院公布《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中国首 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是严重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安全面临较大调整。”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体改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德元说,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着力解决用水粗放、浪费严重等问题,构建完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机制尤为关键。

  促进节约用水,要先划定用水“红线”。张德元介绍,长期以来,由于用水管理不到位,各地和各类用水主体在用水时存在随意用水、不合理抢占水资源等粗放式用水问题,甚至西北干旱地区都出现了违规建设“景观湖”等问题,给全社会用水安全带来威胁。针对用水总量控制,《条例》明确,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用水定额、经济技术条件以及水量分配方案、地下水控制指标等确定的可供本行政区域使用的水量,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年度用水计划。

  “《条例》抓住用水产品这个‘牛鼻子’,提出实行水效标识管理制度并开展节水产品认证,让老百姓能清楚地了解所购产品的节水效果,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制定发布高耗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名录,明确了广大消费者和相关用水主体节约用水的‘下限’。”张德元说。

  判断用水多与少,要以明确的用水计量为参考。长期以来,各地无计量粗放用水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有些农村地区农业灌溉计量用水普及率偏低,“用水多少一个样”严重制约了用水主体的节水积极性和参与度。对此,《条例》明确规定,用水应当计量。对不同水源、不同用途的水应当分别计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应当限期建设农业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农业灌溉用水暂不具备计量条件的,可以采用以电折水等间接方式进行计量。

  针对用水多少的价格机制也将逐步成形。《条例》提出,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国家建立促进节水的水价体系,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状况、用水定额、供水成本、用水户承受能力和节水要求等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农业水价应当依法统筹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和农业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原则上不低于工程运行维护成本。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的水价在地方人民政府统筹协调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您好,为帮您及时解决问题,110将为您转接至12345政务平台,由属地人社部门进行专业调解。”近日,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将一个报警电话无缝转接至12345政务平台。随后,报警人陈先生的4万元欠薪问题有了解决方案。

  绿色金融生态逐步形成,北京绿色交易所等企业落地办公,全市首笔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质押贷款、全市首支百亿规模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一批绿色金融首创性业务顺利开展,全区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60亿元。

  这一变种是奥密克戎的后代,也是XBB变种的近亲。

  “以前召集个事,要到处做工作。”社区党委书记周思夷感慨,现在“旁观者”都成了小区治理的“参与者”。

  在改进提升春运服务方面,辽宁将改善售检票服务、优化运输衔接,注重服务重点群体、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畅通路网通行、确保重点物资运输。

  凯利建议,政府不应采取旅行限制措施,而应考虑加强废水检测、对国际入境人员进行自愿采样以及加强对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和近期有海外旅行史的人员的随访。

黄琬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