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洪涝灾害后,预防肠道传染病要防止病从口入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30 12:04:24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国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洪涝灾害防疫保健康有关情况。当前,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公众患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应急办主任、研究员孙宗科表示,预防肠道传染病,首先要防止病从口入。

  “发生洪涝灾害时,含有大量微生物的垃圾、粪便甚至一些禽畜宠物等动物的尸体都会进入洪水中。人一旦接触到洪水及其污染的环境,患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孙宗科建议,预防肠道传染病,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不吃腐败变质和受污染的食物,尤其是不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吃瓜果蔬菜一定要用洁净的水来清洗干净,定期对生活垃圾和粪坑粪池等环境喷洒消毒剂和杀虫剂,减少蚊虫的滋生。同时,要注意预防媒介传染病,在家里可使用蚊帐、蚊香等防止蚊虫的叮咬;出门时穿长衣长裤,在皮肤裸露的部位可喷涂防蚊的花露水等。

  他还特别提醒,在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洪水。如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 、皮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

  洪涝灾害后,洪水可能淹没或破坏水源地以及制配水的设施设备,自来水管线等可能出现破损、渗漏,使得水源性传染病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

  谈及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孙宗科表示,最重要的是尽量喝开水、喝符合标准的饮用水。灾害初期公众可选择瓶装水、桶装水和应急供水。如果当地不具备饮用瓶装水、桶装水条件,水一定要烧开之后再喝。其次是不喝来源不明或者受污染的水,用来盛水的桶、碗、盆等容器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洁净的水冲干净。第三是避免接触不安全的水。洪涝灾害后,每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水源地附近随意倾倒垃圾和污水,不随地大小便,以免污染水源和周边的环境。(完)

  李侗曾表示:“短期内‘阳康’人群对于XBB是有免疫能力的,大家注意春节期间不要熬夜,避免劳累,不要大量饮酒,正常做好防护措施就可以。”

  冬日里,正值东北农闲时节。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天桥岭镇桃源小木耳产业园里,村民正在木耳菌包生产车间里忙碌。

  更深层次是民族性格的诠释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优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尹力指出,“五子”联动是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北京市立足党中央战略布局和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对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形成坚实支撑,我们要坚定不移向前推进,推动“五子”联动形成叠加效应,不断提高首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strong></strong>其中,全国铁路发送旅客819.4万人次,环比增长10.5%,比2019年同期下降21.0%,比2022年同期增长37.1%。

郑耀礼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