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影迷的自述:我为什么反对屏摄?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4 21:34:18

  采访时间:2月20日17时

  受访人物:影迷小D

  我是小D。今年30岁。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影迷,但我是一个喜欢看电影的人。毫无疑问,我是非常反感屏摄行为的。

  我看电影的时候,当然也遇到过有人屏摄。每当那时候,我就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不阻止,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在场观众的观影体验;但若阻止,很可能会引发纠纷,而这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其他人的观影体验。大多数时候我就退缩了,因为我不想自己也成为那种影响他人观影的人。

  大家如果手头有电影票,可以观察一下,其实每张电影票的背面都会有不能摄屏的提醒。但现实中,很少有人会想到把电影票翻过来,认真地阅读上面观影须知。

  影院似乎可以做得更多。我在香港看电影的时候,发现影院除了在厅内显眼处进行文字警示,每场电影放映前还会播放有关观影礼仪的科普小短片。UA和百老汇等院线也把这个规范带到它们在内地的影院。它们的做法,我觉得其他院线也可以效仿。

  很多观众其实并没有意识到屏摄行为是不对的,所以影院更应该进行正面的引导。事实上,我个人在买票时,也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更愿意提醒观众遵守观影礼仪的影院。

  其实我很理解一些观众看完电影后,想要“打卡”分享的心态。我的建议是,大家可以用拍摄票根来代替屏摄。当然,分享带有海报和剧照的电子票根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我始终认为,影院就是一个看电影的场所。它不是社交场合,更不是景点。我想在电影院做的事就是看电影,而不是去跟别人讨论剧情,或者拍照打卡。

  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很红火。我真心希望,观影不屏摄能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事实上,我在参加国内一些电影节的时候,发现观众基本都不会屏摄。为什么?因为电影节的观众都会默认这是个不好的行为。我相信,慢慢地,这种共识也能普及到普通观众中。

  最近,某位公众人物的屏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个很不好的示范。他的行为似乎在告诉大家,屏摄是一件正常的事,是人人都可以去做的事。这可能会导致更多人在电影院屏摄。我希望在拒绝屏摄的共识形成过程中,公众人物尤其能以身作则。

  中方这一严正表态可以说是有理有利有节,但反常的是,韩国外交部一改之前的态度,于20日夜,由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张浩镇出面,“召见”了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以“批评韩国元首是外交失礼”为由表示抗议,甚至强调,“中方应努力避免因此次事件对两国关系发展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如果在高燕文显露出违纪违法苗头时,同样身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妻子能够及时提醒,他可能也不会在贪腐的“泥淖”里陷得如此之深。可惜,高燕文缺失的家风建设没能让妻子选择做“贤内助”,而是与高燕文一道上演贪腐“夫妻档”的戏码。他们在面对彼此的违纪违法问题时,都不约而同选择熟视无睹,形成“默契”。

  黄奇帆进一步表示,这三者叠加在一起将产生三方面的红利。一是“规模经济”的成本摊薄效应。能够大幅摊薄成本,从而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引力场”效应。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供给和需求互促共生现象将会十分显著,需求端在不断更新升级,吸引“供给”;供给端也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三是“大海效应”。在面临外部冲击时,超大规模市场可以让本国经济具有更大的内循环余地,具有更强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也发声反对美菲加强军事合作。《马尼拉时报》称,杜特尔特日前接受采访时强调“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他警告,EDCA将令菲律宾沦为美国的“战争平台”。近来,菲律宾卡加延省和伊萨贝拉省省长公开反对扩大EDCA,警告说此举将导致与中国发生不必要的对抗,并失去来自中国的投资。

  这两年,中国在航天领域频出成就。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2021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并入轨运行。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2021年9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后返回地球……

  过去15年,印度对美国武器的采购总额增加了200多亿美元,但自2020年2月签署价值35亿美元的直升机协议以来,印度就没有向美国进行过大规模的军事采购。

刘嘉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