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机遇湾区,机遇港澳”: 湾区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

来源: 华商网
2024-06-15 04:51:55

  早上广州饮茶,下午香港看展,晚上住在澳门……身处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便利着三地居民。这背后有“硬联通”的作用,也有“软联通”的驱动。

  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境基础设施让大湾区居民出行更加快捷;移动支付让港澳居民少了兑换货币的烦恼;“湾区标准”保证质量,让消费更放心。

  内地居民热衷去港澳消费,港澳居民“北上”热度不减。数据显示,2023年约有5300万人次香港居民“北上”内地;今年1月至5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经突破1000万人次。

  打造优质生活圈,先天优势是基础。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这是与生俱来的优势。舞剧《咏春》在港巡演受热捧、音乐剧《雄狮少年》粤语版受邀参加香港艺术节……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有助于彰显独特文化魅力,进一步促进湾区人心相通,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在教育、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从高等学校学科的互认、图书馆资源的联通、历史古迹的保护、文博机构的联动、文化设施的共享,到影视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制作以及艺术展演的联通,粤港澳在不同层面、不同渠道的文化交流合作空间巨大,“人文湾区”加速推进。

  打造优质生活圈,政策是保障。大湾区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特殊性,打造优质生活圈,政府必须考虑到三地的实际情况,做好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港澳23类专业人士经备案(登记)即可在前海执业,南沙出台港澳专业人才在内地申报职称规范性文件,湾区人才流动更加高效;设立“跨境通办”服务专区,逾50项政务服务可实现跨境通办;持居住证的港澳居民子女在粤就读政策已实现各学段全覆盖,港澳居民子女入学更加便利……一系列民生实事,让三地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有了实打实的获得感。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探索跨境综合民生项目,“澳门新街坊”项目集居住、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出一个全方位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大到可 以直接在内地享受澳门的教育医疗等,小到可以收看澳视澳门频道、购买境外卫星电视节目,这都是横琴与澳门在不断沟通中所做的探索,一系列细节,体现着政府的担当与作为。

  文化底色铺垫,政策红利加持,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目前,在粤工作的港澳居民已有20万人,未来会有更多港澳居民融入湾区,这也考验着大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更具吸引力、更可持续的优质生活圈,让居民心情更舒畅、生活更便捷,相信粤港澳大湾区会不断给出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从良渚、殷墟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到清代晚期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出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取得丰硕成果;

  2023年元旦假期是中国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后迎来的首个节假日。在热门旅游目的地海南三亚,游客安逸地享受假期,旅游业者忙碌着提供服务,“熟悉的氛围日渐回归”。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元旦刚过,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传来喜讯,2022年这里交出了一份喜人成绩单,总共繁育存活8胎13只大熊猫宝宝。

  陈腾飞课堂内外忙碌的身影让双柏一中校长尹琼看在眼里。从教多年的她感受到志愿者们与学生们交流时不像师长,更像同龄人。“腾飞,你们年轻,有独特的想法。不论你们想怎么做,我都支持你们!”

  老旧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痛点,也是改造的难点。经过多地试点后,2019年,国家开始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牡丹社区被纳入了改造范围。此后,小区就开始了不断地优化。

  国际风云纷繁变幻,离不开引领前行的力量;国际环境风高浪急,更需要化解挑战的良方。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主持和出席10余场重要国际多边会议,与60多位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会谈会见,同近30位外方领导人通电话、视频会晤,就双边关系发展和重大国际问题等密集互动、深入沟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各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天下一家的中国气度,重情尚义的中国承诺,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言出必行的中国担当,鼓舞世界,启迪未来。“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稳定力量”“一个强大、友好的中国,将为地区和世界带来积极影响”……国际人士纷纷表示,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黄秀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