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非遗数字传播与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来源: 北青网
2024-06-02 06:35:17

  中新网西安6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2024年第二届“非遗数字传播 与创新发展”论坛5月31日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论坛以“群智协同 新质非遗”为主题,强调文化领域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同时体现新质生产力在非遗文化领域内呈现出的新质态、新形

  当下,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化备受关注。

  据介绍,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采集、记录、存储、传播和再创造的过程,是对传统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存,更是一种创新性的传承方式,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当日,与会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产业界人士等共同探讨了非遗数字传播与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发展趋势。

  《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研究报告》在论坛上首发,由西北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数字非遗联合课题组共同完成,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总结了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基本概况和关键技术,力求提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视野,助推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非遗数字保护与传承的交流。(完)

  夜幕降临,广西北部湾港北海铁山港作业区处处灯火通明、船来船往。铁山港作业区红旗机组组长陈祖俊和工友们早早守候在党支部活动室里,聚精会神地集体收看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提到,沿海地区踊跃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陈祖俊说:“作为一名码头工人,能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对外开放出把力,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strong>湖北武汉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strong>

  露天小院,古朴木桌,桌上泥炉,炉上茶壶,彩色陶瓷盘里盛着丰富小食,竹编篮筐装着新鲜水果。院里桂花树泛着香气,腊梅枝头上含苞待放,纱帐帷幔随意飘搭在三五枝竹间,文房四宝静静地摆放墙角,勾勒出诗情画意……

  记者曾现场目击疫情期间的跨年。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1日,大批警察在香榭丽舍大街严阵以待,检查民众是否遵守宵禁令,往日喧嚣的街道几乎空无一人。传统的跨年庆祝无法举行,对于官方来说是“困难的抉择”。官方出于防疫的考虑,要求民众遵守宵禁,在防止新冠病毒扩散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新时代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十年——

  除了对病源的监测以外,新冠病毒感染降为“乙类乙管”之后,对人群监测、发热门诊的监测以及个案监测也仍然会继续甚至加强,从而准确掌握疫情的发展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

蔡士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