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解锁浙江老街里的“潮”玩法

来源: 台海网
2024-06-20 19:51:21

  中新网杭州6月19日电 (曹丹)“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上个月,我创作的《燃烧的向日葵》《情深东西》两件熔铜雕塑作品在法国巴黎展出,通过艺术展览的形式推动两国文化交流。”18日,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在浙江杭州的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 馆内向大家介绍。

  当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走进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在南宋都城临安城遗址的中心位置,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解锁传统文化“国际范”新玩法。

  一座清河坊,半部杭州史。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街区内现有铜雕技艺、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3项,“中华老字号”企业30余家,杭州文保和历保建筑40余处。

  作为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朱炳仁在传承铜雕技艺的同时,发明了叠镶铜建筑工艺,提升了铜建筑的承重力;独创了熔铜艺术,用自然流淌的熔铜创作出一件件不可复制的艺术品。

  “这件《燃烧的向日葵》作品是通过熔铜艺术手法对梵高代表作《向日葵》进行大胆创新,立体的作品让向日葵更具鲜活的生命力。”朱炳仁介绍,熔铜艺术是将铜倒入坩埚熔化,在上千摄氏度的熔炼下变成液体,加入一定介质后,制成熔铜作品。

  “熔铜作品不仅能与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相结合,也能将中国非遗技艺与西方经典油画作品相‘融合’,创作出中西文化交融下的作品,非常震撼。”加拿大天时传媒副主任周天浩一边用手机拍摄一边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不仅体现在作品,还“潮”在愿意走近年轻人,玩出营销新花样。

  “我们借助‘旅游+’方式,推出‘跟着朱炳仁游杭州’文旅路线,带着大家走进朱炳仁先生铸造的雷峰塔、杭州国家版本馆、杭州德寿宫中的铜建筑和铜工程,将艺术作品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让传统技艺被更多人年轻人看见。”杭州朱炳仁铜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铜雕技艺开设旅游路线、胡庆余堂将人参冲进咖啡、方回春堂取首乌藤制入香薰蜡烛……如今,街区内越来越多中华老字号打破“次元壁”,跨界打造年轻人青睐的“潮”品牌。

  “街区内的很多年轻元素激活了老街的传统文化,让老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海内外游客反复前往。”意大利《欧华时报》社长吴敏希望,借助海外华文媒体平台,让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范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世界看见。

  据悉,2024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于6月18日至21日举行,2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将赴杭州上城区、余杭区、富阳区进行集体采风活动。活动由杭州市委统战部(侨办)、杭州市侨联主办。(完)

  但在利益驱动之下,仍有生产销售商铤而走险。记者发现,凭借新颖造型、多变口味、低廉价格,一些极具迷惑性的“三无”电子烟产品悄然出现,成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一大隐患。记者了解到,一些经销商开始在社交平台上隐晦地宣传“奶茶杯”等果味电子烟,一般一个人代理多个品牌,采取代发形式,由厂家发货。

  综合联合新闻网、中时新闻网等台媒报道,调查显示,本月景气展望指数下降至负29.3,较去年12月下降8.8;现况指数亦走跌至负41.3(去年12月该指数为负23);大额消费意愿指数则降至负2.5(去年12月该指数为9.5),呈现近期较大的下滑幅度。

  今年春节早,人们比以往有更多期待。受春节假期叠加冷空气过程影响,各地要结合实际,提前谋划,做好供暖、供气、供水、供电、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治安、消防等领域的保障服务,做细做实事关百姓节日生活的各类应急预案,确保能妥善周全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

  在韩美侦收到的订单里,除了韩国客人的订单之外,还有不少中国客人的订单。“中国客人喜欢我的米糕,我很高兴。”韩美侦笑言,“中国客人和韩国客人的口味也有一定区别,他们没有那么喜欢吃甜。俗话说入乡随俗,我也会根据他们的口味进行调整,这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嘛。”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张硕

  优化营商环境,浙江坚持立法先行。日前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下称条例),让浙江中小微企业家进一步挺直腰杆。事实上,该省早在2006年即制定出台《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此次审议通过的条例有何深意?记者采访了多方人士,观察该省如何以立法为中小微企业撑腰。

刘育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