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

来源: 未来网
2024-06-30 04:39:39

  (近观中国)走过 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题: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郭超凯

  “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如是说。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一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从历史中走来,行至当下更显深意。

  时光流转,70年前,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纳入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五项原则确立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多年来,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十周年节点,中国都会举办隆重纪念活动,五项原则也被相继载入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遵循。

  在今次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回顾历史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了历史标杆,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汇聚了强大合力,为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贡献了历史智慧。

  有评论称,这一历史定位道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经70年岁月洗礼,历经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却始终被国际社会认同和接受的深层次原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其充分体现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与各国希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愿望一致。”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分析称,这一特点也使得五项原则可以跨越时空,持续为引领国际关系发展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指出,对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了中国宪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对世界而言,70年历史充分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和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前,国际格局正在深刻变革,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多重挑战。环顾当今世界,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延宕不止,个别大国重拾冷战思维,拼凑地缘政治“小圈子”,企图挑起阵营对立,地区和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不断加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能否经受住考验,是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之时的一道现实问题。对此,习近平在今次纪念大会上明确表示,这个答案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不仅没有褪色过时,反而焕发出更加引人注目的光芒。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认为,从国际局势看,当前出现的地区冲突乃至战争背后,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得到有效遵守,进而导致地区国家失去和平与发展的机会。相比之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守得越好,支持力度越大,和平与发展越有保障。

  许利平进一步指出,面对地区冲突与动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精神更加展现出其深刻的时代价值,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以对话增互信、以对话解纷争、以对话促安全,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在外界看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久弥新,还在于中国持之以恒探索解答“国与国如何相处”的重大课题。正如习近平在大会上所言,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思想理念一脉相承。”崔洪建认为,这既反映出中国对外政策紧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也体现出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面对世界之变和时代之变,主动因时因势提出解决方案的努力实践。

  张维为表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外交理念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背后也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源于“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传统哲学,对当前的国际社会仍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在历史的关键当口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再度高规格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对外传递出的信号清晰可见。正如习近平所言,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完)

  2月1日至2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自西向东将有4~6℃降温,青海、川西高原、吉林、河南、湖北、湖南、贵州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8-10℃左右;长江以北大部地区有4~5级风,华北、东北地区、黄淮、青藏高原等地部分地区阵风可达7~9级。

  在距离东海大桥几公里外的友道智途办公室内,记者看到了两台形如“赛车游戏机”的远程操控系统,这是智能重卡的最后一层“安全保障”,系统会实时监管行驶状况,如发生智能重卡无法自动解决的问题,操作员会通过远程操控系统接管车辆,保证行驶安全。张显宏介绍:“自2022年7月开启‘减员化’以来,我们已经累计超16000公里实现‘零接管’,其中主驾无人状态下已连续超过11000公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过人为接管的情况。”

  有德国媒体认为,英国“脱欧”后,欧盟失去了其第二大经济体及欧盟预算的第二大净捐助国,对欧盟自身发展有着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尽管欧盟方面多次劝说英国放弃“脱欧”,但也未能阻止英国“脱欧”成为事实。“脱欧”问题遗留的诸多争议与难题也考验着英国与欧盟的关系。

  “今年春节期间,网约车出行的需求量以及供给满足均好于去年。”哈啰出行方面1月31日对记者表示,因大量用户返乡,网约车出行需求分城市倒挂,一线城市需求单量有所下降,二三线城市出行需求普遍上涨,涨幅最大的能够较日常翻番。

  毛宁:中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传统友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匈中双语学校孩子们的来信真挚动人,展现出学习中文的热情和续写两国友谊的期待。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该校学生,为他们坚持学习中文点赞,鼓励他们更多了解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

  二是优化上市委、重组委运行管理。进一步完善委员“选用管”全链条机制,制定上市委、重组委审议工作细则和委员管理细则,细化委员全流程履职尽责要求,强化履职考核,优化沟通会商机制,以保障两委规范、高效、平稳运行。

张成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