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首批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培育名单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13 09:01:09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杜燕)为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示范应用,构建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新生态,经过高校自主申报、专家评审论证,北京市教委遴选出首批12个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部署要求,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的示范应用,遴选支持一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代表性的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场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今年4月下旬以来,市教委教育信息化处会同相关处室,面向市属高校开展了首批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建设申报工作,场景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环境、学校治理、终身学习等几个方面,重点关注对学校现有办学模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产生的根本性影响,体现“小切口撬动大变革”。

  首批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体现三个特点

  综合考虑场景方向、示范带动作用等因素,评选出其中的12个案例作为首批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概括为三个方向:

  一是支撑高校专业学科建设,运用人工智能推动学科专业和课程资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包括:首都师范大学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数学个性化教与学、中国戏曲学院人工智能赋能戏曲教育教学创新、北京市财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首都医科大学智慧口腔医学虚拟仿真实践基地建设与应用等。

  二是大模型助力教学科研创新,通过跨学科知识图谱构建和大模型技术赋能人才培养,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包括:北京工商大学数字商学交叉学科大模型教学平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AIGC智慧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北方工业大学新工科个性化学习和能力测评等。

  三是提升学校现代化治理水平,深化治理方式变革,优化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助力校园精细化管理和师生个性化服务。包括:北京工业大学校园AI门户全场景应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智能应用平台等。

  将打造形 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

  北京市教委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开展典型应用场景的培育与指导,并充分发挥典型应用场景的示范引领作用。

  针对首批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北京市教委提出,要深刻认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要求。人工智能为教育提质升级提供了发展路径,是开辟首都教育发展新赛道、新优势的主要突破口,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各高校要积极拥抱新技术革命,统筹规划,主动应对,把人工智能融入到立德树人、办学治校全过程,既要充分发挥北京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优势,也要积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样板。

  坚持业务驱动,创新推进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各高校要将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整合多元力量参与,强化配套保障措施,坚持“业务驱动、应用为王”的总体原则,聚焦新时代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科学研究、质量评价、交流合作、校园治理、创业就业等方面,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

  健全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应用场景建设成效。建立由学校应用需求推动、企业技术迭代、专家团队专业指导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协同机制,采取项目化管理、责任制推进方式压实工作责任。

  对于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要注重经验总结、方法提炼,市教委将采取多种形式跟踪收集各学校典型应用场景推进情况,及时进行宣传推广。

  北京市教委表示,首批未入选典型应用场景名单的学校,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实际,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规划和建设,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首都高等教育领域形成生动实践。(完)

  “门头沟的发展离不开这条河。”门头沟区水务局副局长王巍说。

  此前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房地产工作要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和当前的中心工作来展开。

  “短板”也是“跳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蕴含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202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57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9%,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西宁1月30日电(祁增蓓 霍金伟 袁昌玲)记者30日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藏集团公司”)获悉,日前,该公司为企业专门定制的首趟返乡专列7583次旅客列车由西宁开往马海,载着300名务工人员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大力提振市场信心,重在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当前,十分重要的是调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激发民间投资热情,把蕴藏在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对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政策稳定性、营商环境公平性、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等是影响预期的主要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我们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痛点,以解决企业面临实际问题的成效提振市场信心。

顺利避开了危险

谢亭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