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5月非农就业:多年来最诡异的一次?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09 04:47:58

  5月非农报告,出 现了近年来最诡异的一幕。

  官方周五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意外增加了27.2万个就业岗位,比共识预期的18万个高出50%,比华尔街最高预期高出1.4万个。更惊人的是,这个数字比预估值高出4个标准差,创下过去一年最高纪录。时薪数据也意外增长,同环比均高于预期。

  但与此同时,失业率却意外地从3.9% 上升到 4.0%,为两年来最高水平。

  新增就业大超预期,为何失业率不降反升?

  正如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这与企业调查和家庭调查之间的巨大差异有关,前者激增27.2万人,而后者则大幅下降了40.8万人!

  企业调查和家庭调查是美国衡量就业市场状况的两个主要调查。过去一年来,企业调查数据一直呈上升趋势,而家庭调查数据停滞不前,目前水平已回落至去年夏天的水平。

  现在这两个调查之间的差异达到了900万,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差距。

  表面增加27.2万,实际可能不到10万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的27.2万新增就业人数中,存在多少水分?

  有人发现,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所有就业岗位中,有23.1万个来自“出生/死亡调整”(Birth/Death adjustment)模型,也就是根据新企业成立的估算值。这部分工作岗位实际上并没有被统计,而是被假定存在并直接计入电子表格中。

  也就是说,这23.1万个就业岗位只是统计局基于模型假设“凭空创造”出来的,用以调整就业总人数。

  知名分析师Anna Wong指出,“出生/死亡调整”模型已经跟不上现实情况了,当前就业增长的实际速度可能不到每月10万人。她认为,失业率数据目前更能反映就业市场的真实状况。

  自去年4月以来,出生-死亡模型已经增加了190万个就业岗位,占同期所有新增就业人数的56%。这意味着,过去一年中超过一半的“就业增长”来自该模型。

  一半新增就业来自非法移民?

  从表面上看,过去一年的新增就业是绝对亮眼的,彰显了就业市场的强劲势头,然而,深入分析其结构,新增岗位的质量却令人担忧。

  过去一年,美国全职工作岗位同比减少了120万个,取而代之的是150万个兼职岗位。

  仅在5月份一个月内,就有62.5万个全职工作岗位消失,兼职岗位增加了28.6万个。

  还有一个数据值得注意,5月份,美国本土劳动力人数大幅下降了66.3万,总数降至1.30445亿,移民数量却激增了41.4万。

  时间线拉长到过去4年,所有新增就业岗位都由移民承担,而本土工人的就业岗位自2019年12月以来一直在减少。

  过去一年的情况更加糟糕:本土工人流失了66.8万个工作岗位,而移民却增加了93.4万个工作岗位。

  移民新增岗位很可能来自非法移民,过去三年里,大量非法移民涌入美国边境。

  也就是说,美国的就业增长主要由非法移民推动,而本土劳动力市场正在不断萎缩。

  非农报告公布之前,渣打银行发布报告称,如果排除这些非法移民工人,非农就业在24财年每月的增量可能在12.5万左右,美国就业市场远远不会像今天看起来这么强劲。如果美联储充分理解了非法移民对非农就业的影响,那么每月23.1万的非农增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而且,由于这些非法移民的工资通常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因此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有数百万非法移民被雇用,但美国的通货膨胀并没有飙升。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卜淑情

责任编辑:郭明煜

  为了赶在“关门前”上车,2020年下半年,心急如焚的家长们纷纷出手。年底,经历了当年的政策执行和几个月的市场观望,为了获得资源最为均衡的德胜学区入场券,家长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将14万元的单价猛推至18万元。

  赵女士提到,有人不停根据电话加微信,加了至少有200多个。因为与丈夫处于失联状态,自己只好把所有需求、求助电话都记下来,不停在多个微信账号的朋友圈发,祈求借助自己几万人规模的朋友圈,能够让救援队早日看到这些信息。

  打开贝壳App,选择“东西海”的著名学区,进入“配套”一项,不难发现,购房者最关心的仍是教育,“大家一般都选择上哪个小学?”

  李国英提出,锚定“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人安全”目标,加强蓄滞洪区常态化建设和管理,以防御措施的确定性应对流域大洪水发生的随机性,坚决守住流域防洪安全底线。 

  报道还提到,台军高雄总医院左营分院院长洪恭诚3日称,最严重伤患为52岁的张姓男子,全身有95%的烧烫伤,目前仍未脱离险境。另外3位伤患分别是有40%二到三度烧伤的39岁洪姓男子、二至三度烧伤面积达61%的陈姓男子,一轻伤患者则是耳后有5%二度灼伤。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毛立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类案件频发,暴露出金融机构在贷前审查、贷中管理、贷后跟踪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在贷前审查阶段,金融机构因为将公职人员当成“优质客户”,进而对他们的贷款合同疏于审查,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发贷过程中,没有对这笔款项的走向和实际用途进行认真把关;放贷后,很少去监管这笔资金是否在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

杨希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