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完成太空接力 “地月巴士”将护送月球样品回家

来源: 光明网
2024-06-07 18:56:42

  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题:嫦娥六号完成太空接力 “地月巴士”将护送月球样品回家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马帅莎 郑莹莹

  嫦娥六号轨道器承担着地月往返运输的重要使命,在相距38万公里的地月之间完成月球样品的“空中接力”,是名副其实的“地月巴士”。

  轨道器大展“分身术”

  嫦娥六号探测器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重的深空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这四部分各司其职,轨道器承担地月往返运输任务,着陆器用于落月、采样封装、科学探测等,上升器将携带样品从月面起飞,返回器负责将月球“土特产”带回地球。

  发射升空后,嫦娥六号轨道器的首要任务就是运输,它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承载能力,承载各器进入月球轨道,护送月背采样;还要在月球轨道进行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稳妥地完成月球样品的“接收”“装箱”,并安全“投递”回地球。

  飞行阶段多、器间状态多,轨道器必须携带足够的推进剂以及大量载荷,才能确保此次行程安全无虞;但受到探测器整器重量的约束,轨道器不得不解决高承载与轻量化之间的矛盾。

  除了创新大承载复杂构型轻量化结构等关键技术外,嫦娥六号轨道器采用多次分离复杂构型,通过在太空中完成“分离—组合—再分离—再组合”的变形过程,灵活机动、“身轻如燕”地实现了地月往返运输任务。

  轨道器参与地月往返运输、器间分离、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等关键任务。在各器多次对接分离的过程中,连接稳固、分离可靠的连接解锁与分离关键技术,成就了嫦娥六号的从容飞天之旅。

  精准完成“太空接力”

  将上升器中装有月球样品的容器,转移到轨道器中的返回舱内,是嫦娥六号此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的关键环节。

  完成月背采样后,嫦娥六号上升器从月面起飞,在进入环月轨道后与绕月飞行的轨道器相遇。上升器和轨道器在月轨上的“浪漫牵手”,如果采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弱撞击式对接,那么仅有轨道器1/5重量的上升器就会面临被撞飞的风险。因此,嫦娥六号轨道器采用捕获式对接的方式,通过抱爪式对接机构,配合采用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确保月球样品容器可靠转移。

  所谓的抱爪式对接,形象地说就像手握棍子的动作。嫦娥六号轨道器上配置了3套K形抱爪,只 要对准上升器连接面上的3根连杆,通过将抱爪收紧,就可以实现两器的紧密连接,完成“太空牵手”。

  捕获、收拢、转移,看似简单的过程,但要在月球轨道上高速运行的飞行器上实现,却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所幸,嫦娥六号不辱使命,在38万公里之外动作一气呵成,为完成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又向前迈出坚实一步。

  进入2023年,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继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此外,一些大型国际金融机构也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摩根士丹利从5%上调至5.7%,高盛集团从4.5%上调至5.5%。

  然而,这一技艺实属小众,康秀敏和马振海也时常为传承一事担忧:“彩画工程少,造价高,这样的小众行业,只靠手艺不足以养家糊口。经验丰富、技艺水平高的彩画工匠不多了,学习它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元宵节承载着人们对团团圆圆、和谐美满的祈愿。作为元宵节的“信使”,一盏盏花灯联结着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承载着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继续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和手工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相融共生,藏在妙手巧思中的中华文化之美,定将进一步绽放时代光彩。

  从保护管理实践看,红色水利遗产是革命建设改革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运用科学技术,发扬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建成的各类水利设施,包括水坝、水库、水渠、枢纽等类型。它们对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经济建设条件、推进社会进步发挥过重要作用,寄托着人民无尽期望。

  诚然,跨界潮中“沾光必火”“沾光必涨”一次又一次得到应验。不容忽视的是,全球光伏需求前景一片大好,但产业链之争暗流涌动,从竞争激烈、老玩家云集的光伏赛道脱颖而出并非易事。目前,光伏制造端全产业链产能过剩的苗头已有显现,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跨界企业的投资风险会骤然放大。

  “硖石灯彩中的针刺工艺堪称‘江南一绝’,是硖石灯彩最具特色的技法,针刺密度达到平均每平方厘米18个孔至32个孔,一件好的灯彩作品针刺数量多达数百万个。”胡金龙说。

洪倩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