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兴起“数字风” 专家业者吁注意法律边界

来源: 华商网
2024-07-10 21:24:03

  中新社杭州4月4日电 (鲍梦妮)今年清明节,中国多地殡葬行业推出数 字化、智能化应用,清明祭扫呈现出更多的“科技感”。

  4月4日,杭州多家公墓举行“数字墓碑”二维码铭牌免费发放活动。用户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上传逝者的生平介绍等相关信息,生成逝者的“数字墓碑”。“一墓一码”的模式兼顾唯一性与私密性,用户可将二维码贴在墓碑上,也可以带回家远程祭扫。

  目前,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提升生命服务品质的文化平台“数字墓碑”已在浙江、海南、江苏等多地上线。

  该陵园副总经理单璐表示,基于“小无”的底层逻辑,陵园可通过逝者生前的照片视频、录音、聊天记录等资料,实现“再现”逝者。目前已有逝者家属咨询相关应用,但出于伦理等因素考虑,目前该陵园尚未正式推出AI数字人“再现”逝者的服务。

  将数字人技术与逝者关联的案例并不罕见。

  今年年初,商汤科技已故创始人、知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汤晓鸥的数字人“现身”该公司年会;知名音乐人包小柏用AI技术构建已逝女儿的数字生命,可实现即时互动……

  在某数字科技公司负责人汪学良看来,在语言模型搭建和还原逝者形象方面,当下的技术相对成熟。未来的数字生命将朝着无延时虚实结合交流和“思维延续”等方向发展,若在脑机接口等技术支持下,将会有新的突破。“目前的关键点是在政策、伦理和社会舆论上的探讨。”汪学良说。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9条规定,“自然人死亡的,其近亲属为了自身的合法、正当利益,可以对死者的相关个人信息行使本章规定的查阅、复制、更正、删除等权利;死者生前另有安排的除外。”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施玮玮认为,关于继承与处分权限制问题,虽然亲属可能继承了一定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处置逝者的个人信息,特别是涉及高度敏感的私人生活信息。同时,在公共利益与道德习俗方面,还需要考虑尊重逝者尊严、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等问题。

  除唐双宁、李晓鹏之外,今年已有中国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浙江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朱从玖,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周清玉等多名长期在金融领域工作的中管干部被查。

  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与政策端的调整关系密切。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各级监管部门出台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频次在380次左右。到年中,一些利好政策仍在不断推出。

  那次直播结束后,高晓攀与直播平台对接了当晚的流量和数据,看到数据的时候,他着实吓了一跳——同时在线人数最高峰值达到122.7万,通过打赏礼物直接带来的经济收益是50万元。

  在金霏看来,无法看到观众和观众互动,对于不少相声演员来说并不容易。“如果是现场的话,我们可以通过现场观众的反馈对节目的节奏、包袱进行调整,这是我们相声演员的强项也是这门艺术的特点,但是直播间就没有这样的条件。”

  这是聚合平台助力“生态蓄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互联网企业将数字技术与出行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升级,最终反哺区域经济和就业的发展。

  据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通报,广东各地已于7月16日12时前全部完成海上防风撤离任务。全省2702艘免休渔船全部回港,66891艘在港船只全部落实了防台风措施,8262名渔排人员、36个海上风电平台上的1680名工作人员全部上岸,全省各地海洋牧场、68个滨海景区全部关闭。截至17日17时,全省陆上共转移人员229654人。

黄姿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