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贵州超亿元小山村的“茶旅”融合之路

来源: 观察网
2024-06-20 12:07:05

  中新社贵州凤冈6月19日电 题:贵州超亿元小山村的“茶旅”融合之路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6月的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茶园,满目皆绿与周围一栋栋青瓦白墙的黔北民居交相辉映。

  “从今年春茶采摘到现在就没有停过,已经持续3个多月了,这段时间是夏茶生产旺季,要争分夺秒采才行。”正在采茶的田坝社区茶农李琴19日告诉记者,她一天可以采80余斤茶青,按最新收购价算,一天收入300余元(人民币,下同)。

  田坝社区位于凤冈西北部,海拔900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 水充沛,茶叶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是凤冈锌硒茶的主产区,也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

  据田坝社区党总支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喻啟波介绍,田坝社区茶园面积2.8万余亩,年产茶青1.6万吨,茶青及成品茶的综合产值超过7亿元。“田坝茶园中还有16800亩有机茶园,制作的茶叶出口至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采访中记者得知,田坝虽不大,但家家户户都种茶,还有92家茶企,其中不乏年入百万元的佼佼者。

  53岁的陈其波从父辈开始种茶、制茶,是田坝社区第一批开展茶叶种植生产的茶农。陈其波说:“曾经的田坝生态环境恶劣,光秃秃的荒山随处可见。现如今田坝茶园遍布,不仅种茶,还能做茶,还成了茶叶专业村。”

  20世纪80年代,由于缺水,田坝农业发展落后,曾试种过多种农作物,但均以失败告终。1990年,田坝社区围绕土壤做文章,开始尝试种茶,由此,也开启了茶产业的发展序幕。

  2003年,田坝社区按照当地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依托土壤中含有的锌硒元素,掀起种茶、制茶热潮。借此契机,田坝社区的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企数量逐年增加,居民收入也得到不断提高。

  陈其波见证了田坝社区茶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他的公司也从最初小厂房发展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主要生产中、高端茶叶。“2023年年产量30余吨,产值2000余万元。这其中,光是15个固定员工的工资就支出了80余万元。”

  田坝社区共有2544户9700余人。喻啟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人均种植3亩茶,每亩茶收益8000元,截至2023年,田坝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余元,社区居民总存款达2亿元。田坝社区也因此获得“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荣誉称号。

  除了发展茶产业,田坝社区近年来还“以茶促旅、以旅带茶”,以万亩生态茶园为载体,走上了茶旅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现在,“茶园+茶厂”“茶园+茶庄”业态在田坝社区比比皆是,境内的“九堡十三湾茶园”和“贵州仙人岭茶园”还入选“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田坝社区游客接待量约30万人次。喻啟波说,茶旅一体化发展不仅为田坝带来了游客,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茶叶’和‘茶旅’富了田坝居民”。(完)

  1月22日正值中国农历正月初一,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在正大镇麻塘村举行庆新春非遗文化活动,黔湘边区的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打花鼓、唱苗歌,载歌载舞庆祝新春佳节。“花鼓舞”是一种无伴奏原生态群体舞蹈,表演的场合多是耕作、庆贺等,表演时“花鼓舞”节奏明朗欢快,动作潇洒优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005年,松桃苗族花鼓舞入选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预计,23日早晨至上午,四川盆地东部、贵州西部、安徽北部和南部、江苏西北部、湖北东部、湖南东部、江西北部、福建南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和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另外,23日早晨至上午,福建中南部沿岸海域、广东中西部沿岸海域、雷州半岛东部沿岸海域、琼州海峡、北部湾西北部部分海域将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

  农历大年初一的唐人街耀华力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大红灯笼、春节庙会摊位将这里装扮成红色的海洋,身着各式唐装的泰国民众和各国游客将“欢乐春节”舞台两侧挤得水泄不通。

  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在河北保定务工的胡灿辉在连续两年“就地过年”后,今年终于回到安徽老家,与父母和孩子一起吃着团圆饭、收看春晚。

  现场感受新春新气象

  “之前经历过在公交车上过春节,没想到今年是在救护车上,不过能够在特殊时期为市民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和回忆。”一句话道尽志愿者周奇内心真实的想法。“虽然今年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我却能做守护万家团聚的急先锋。”简短的话语间流露出志愿者周峰坚定的信念。

魏婉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