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观澜:港人航天圆梦近在咫尺

来源: 安徽网
2024-06-17 10:49:14

  中新社香港6月16日电 题:港人航天圆梦近在咫尺

  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一位来自香港的载荷专家史无前例获选为预备航天员。这一激励人心的好消息意味着,港人实现“航天梦”已近在咫尺,这位“港产预备航天员”有机会开启港人飞天的历史新页。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两周后受邀访港的杨利伟,与数十位为此次飞天创举贡献智慧和心力的科学家、工作人员访港,获香港社会盛情欢迎。

  自此,国家航天员与香港各界交流互动的活动不断。

  2008年,实现中国首次太空漫步的翟志刚率神舟七号航天员访港;2012年,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内的3位神舟九号航天员访港;2017年,“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来港举办讲座,勉励港青追梦;2021年,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与港青实现“天地对话”……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30年后的2022年,国家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已完成。而每次国家航天员访港,无一不在港掀起航天热潮。这是向香港特区介绍国家航天成就之旅,也是同胞间分享喜 悦之旅,更是启发港青航天梦想之旅。

  如今梦想的曙光照进现实,港人距离航天圆梦只剩一步之遥。国家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2022年下半年展开,获选的这位香港载荷专家有机会亲身飞赴中国空间站参与科研工作。

  港人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意义非凡,体现国家对香港的巨大支持。航天工程代表世界尖端科技,港人亲自参与其中、与中国内地同业共同勇攀科技高峰,这项凝聚毅力与勇气的壮举,将为香港社会带来无可估量的精神鼓舞。

  再者,香港首位预备航天员的出现,鼓励本地创科界奋发自强。多间本地大学早已成立航天相关专业学科,甚至已多次参与国家航天任务。有理由相信,香港的航天科研力量将越来越壮大,持续吸引年轻科研人才,助力特区全力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港人凭借“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地位,站在国家这位巨人的肩上,完成“飞天梦”,定会为更多港青埋下仰望星空、飞向苍穹的梦想种子。梦想的通道既已敞开,势必极大激励志存于此的人们勇往直前、全力以赴追梦。

  “发展是业绩,保护也是业绩,但是发展是显绩,保护是潜绩”的错误政绩观,让王勇力推二期,最后造成严重后果。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福州1月8日电 (记者 闫旭 吴晟炜)继厦门至金门海上客运航线7日率先恢复通航,两马(福州马尾—马祖)客运航线也于8日恢复通航。

  邹开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主任):“一把手”权力集中、责任重大、岗位重要,所以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有着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但确实也存在监督难点,难就难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监督管理虚化、弱化。所以党的二十大强调,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这就抓住了监督工作的关键和要害。

  CCU的14张床位,加上心内科的两个病区,加起来75张床位,每位患者的情况,皮林都了如指掌。

  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要自觉把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融入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完善环境司法专门化体系,健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规则,不断提升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能力。要依法严惩各类污染环境犯罪,妥善审理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等新型案件,服务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部署,助力建设美丽中国。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人民法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各级法院要认真总结近年来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经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提升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能力和水平。

  围绕“国之大者”,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许静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