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什么?ETF密集调整最小申购赎回单位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02 10:15:16

  来源:中国基金报

  近期,多只权益ETF基金调整产品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引发关注。

  业内分析人士称,ETF基金调整最小申赎单位,或为降低门槛,增加产品流动性,也可能出于缩小组合跟踪误差、便利投资者操作等考虑。

  多只ETF调整最小申赎单位

  多只来自指数 大厂的ETF基金宣布调整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申赎单位即投资者可以买卖的最小份额。

  5月31日,天弘基金公告称,根据基金投资运作需要,该公司决定自5月31日起,调整天弘中证银行ETF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自8万份调整为30万份。

  据相关公告,自5 月 22 日起,招商上证科创板50成份增强策略ETF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由 150 万份调整为 300 万份。

  银华基金宣布,自5月7日起,银华中证高股息策略ETF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自50万份调整为100万份。

  除此类将ETF基金最小申赎单位提高的案例外,还有不少ETF基金降低了最小申赎单位。

  同样自5月22日起,华泰柏瑞中证香港300金融服务ETF(QDII)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由100万份调整为50万份,投资者申购、赎回的基金份额需为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的整数倍。

  另据公告,自5月15日起,广发上证50ETF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由90万份调整为75万份。

  平安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于4月29日成立,彼时基金设定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为300万份。自5月14日起,该基金开放申购赎回,并将基金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调整为100万份,理由是“为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要”。

  记者注意到,权益ETF基金调整最小申赎单位的情况自去年以来比较多,今年以来呈现更加频繁的趋势。

  降低门槛或缩小跟踪误差是主因

  权益ETF基金调整最小申赎单位背后,有着不同的考虑。

  一位基金分析人士称,就ETF调低最小申赎单位情况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伴随着结构性行情的演绎,部分行业及主题ETF净值持续上涨,导致若按照最先规定的最小单位来进行申赎,参与门槛非常高,将一些投资者挡在门外,所以调整到业内平均水平。

  “另一个原因是降低ETF最小申赎单位,相当于降低参与门槛,活跃交易,有可能增强ETF的流动性,不过,实际效果还有待验证。”他说道。

  例如,昨日二级市场情况显示,平安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收盘价格为0.954元,也就是说,在修改之前最低赎回金额为28.62万元,而修改之后则降低至9.54万元,相当于明显降低了投资者参与该基金的门槛。

  而提高最小申赎单位,则出于另一种考虑。

  “公司旗下一只ETF基金之所以将最小申赎单位提高一倍,是因为现在成分股里有部分高价股,之前的最小申赎单位按照组合的占比,会导致买不到或者买不够,导致组合偏差较大。”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说,“指数成分股中百元股还挺多,原有最小申赎单位不够买。”

  还有一位大型公募人士介绍,ETF基金调整最小申赎单位,一般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现金替代比例误差比较大,会进行调整;为了生态圈客户考虑,有些客户可能会利用股指期货等衍生品来进行对冲或套利操作。如果ETF基金的一揽子市值(即持有的股票总价值)和股指期货市值接近,客户在操作的时候会更方便。

  谈及为何会出现现金替代比例误差较大的情况,他表示,“这个误差指一揽子股票和ETF交易净值的差,随着股价的变化,这个差异可能会扩大”。

  总体来看,权益ETF基金调整最小申赎单位,还是为了满足投资者需求,以及减小跟踪误差,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责任编辑:郝欣煜

  在应届毕业生心目中,华为是他们理想的雇主: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华为名列第44;华为2021年年报显示,华为约有19.5万员工,华为2021年发放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方面的费用达1371亿元,这意味着华为员工人均年薪为70.3万元,月薪平均5.86万元。

  “冬季平均偏暖和极寒天气的频发并不矛盾,一个是气候平均,一个是阶段性降温”,姚遥说,根据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罗德海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平均来讲,拉尼娜年冬季乌拉尔阻塞对应的低压槽的位置更有利于寒潮天气的爆发。

  11月30日,记者调查了广州多家个人房贷业务的主流银行。据了解,农行、建行、中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广州农商行等多家主流银行在广州地区都对个人房贷推出延期还房贷服务,延长期限最长可达到12个月。

  此次寒潮过程,依然凸显了“极端性”。姚遥对此表示,极端性主要和其发生的时间点有关,此次过程和历史同期相比非同寻常,比较罕见。11月底12月初,从季节上来看属于深秋和初冬的衔接,在这个时间段发生了大幅度降温和降雪,相比历史同期,确实属于较为罕见的寒潮带来的天气过程。不过,与和历史上隆冬发生过的重大寒潮天气过程相比,此次过程的极端程度并不显著。

  据媒体报道,国内的医学研究成果普遍遇到“转化难”的问题,大量研究成果无法变为实际产品或者方案,制约“转化率”的环节包括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不多、能力不足,对新技术监管政策滞后,新技术应用定价难,新药、新技术能否纳入医保等。

  陆蒙吉指出,如果现在我们不做好准备,未来很可能会发生香港第五波疫情初期那样的医疗挤兑,在医疗资源不足的二三线城市,后果可能更严重,对大量老年人造成伤害,医疗系统崩溃也会让很多非新冠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带来次生灾害,这些都会让死亡率在短期内激增。“以中国的人口基础来看,这种情况是不可承受的。”他说。

吴进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