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会观察:如何加强沪港青年交流?

来源: 36氪
2024-06-26 14:16:05

  中新网上海1月24日电(记者 范宇斌)正在举行的2024年上海市两会上,“加强沪港青年交流”成为部分港区上海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上海市政协常委、沪港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麦德铨表示,沪港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建立沪港合作会议机制20余年来,沪港两地交流成果丰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沪港两地肩负重要使命,应继续深化沟通,发挥优势,拓展合作。”

  作为长年居住在上海的香港人,麦德铨关注人才发展,致力于推动沪港青年交流。今年,他提案建议,要深化沪港姊妹学校交流,助力高质量发展。

  麦德铨在调研中发现,沪港两地姊妹学校发展潜力巨大,尤其在基层学校和特殊学校方面。目前,上海已有100所学校与香港学校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但双方姊妹学校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空间。尤其是香港基层学校、特殊学校,资源相对匮乏,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关注。同时,部分姊妹学校之间的结对关系未转化为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

  对此,麦德铨建议,构建沪港姊妹学校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目前,沪港社团总会联合香港主要办学团体及学校议会共同发起沪港姊妹学校平台,以促进双方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关系,期望为双方学校打造一个高效便捷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交流活动组织等服务。他建议,沪港两地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提供政策指导与支持。

  “借助沪港姊妹学校平台,加强与香港基层学校的合作与互动。”麦德铨建议,可以通过沪港姊妹学校平台联系香港基层家庭较多的学校,安排更多基层中小学生交流。深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融合教育进步,使更多特殊儿童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双向交流,优势互补。上海可提供政策扶持,激励更多上海学生赴港交流,实现两地青少年共同成长。

  谈及沪港青年交流,港区上海市政协委员、达三纺织(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包达三基金会理事长包鸿勋认为,相较于相对成熟的沪港两地大学生及实习团的交流,未来可更多开展两地中小学交流互动。

  包鸿勋建议,为了让更多年纪稍长的香港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感知内地发展,发挥好香港青年人才优势,助力 国家科技发展进步,可以考虑向香港青年适度开放一些国家高精尖技术工作岗位的实习机会。(完)

  “通关”首阶段,共有7个出入境口岸开放,除现正运作的深圳湾口岸、港珠澳大桥和香港国际机场外,另外4个重新开放的口岸分别为连接深圳福田口岸的落马洲支线、文锦渡口岸、港澳码头以及中国客运码头。

  对于自2020年3月13日第10-A/2020号法令生效之日起及此前15天内过期的葡萄牙居留证件和签证,其法律效力可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

  <strong>江苏扬州</strong><strong>苏北人民医院ICU护士长 朱庆捷:</strong>我从来没排过这么多人的班。(我)几乎天天都上班,高热的时候实在是受不了了,休息了一天半,第二天因为又要筹备新的病房,必须要上岗,就坚持一直到现在。

  麻辣鲜香的火锅、传统九大碗等肉类菜肴,经过烹饪加工,变成了健康、方便的自热食品,通过物流运输,很快就能送到消费者手中。

  北京市大兴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中日示范区在打造创新发展载体、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引聚外资企业落地等方面破题攻坚。截至2022年底,园区累计新增注册主体1973家,外资企业62家,签约项目71个。

  在关联短语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的伟大民族精神,看到“解铃还须系铃人”“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的东方大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与责任担当,看到“守望相助”“互利共赢”共促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张淳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