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白鹳之乡”超120对东方白鹳产卵 孵出350只“鹳宝宝”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13 14:13:05

中新网哈尔滨6月12日电(记者 王妮娜)“今年,我们目前监测到的东方白鹳繁殖对至少有120对,目前已孵化出350多只‘鹳宝宝’,是历年来繁殖最多的一年。”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长朱宝光12日说。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有“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之称,是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鹳全球两大主要繁殖区之一。

根据今年春季候鸟监测数据显示,今年观测到有120对东方白鹳在保护区内筑巢繁殖,从3月末开始进入繁殖期。

“与往年相比,今年是繁殖大年。每对东方白鹳繁殖 小年只产两到三枚卵,今年大多数巢都生产三或四枚卵。”朱宝光说。

这个保护区面积是218万平方公里,目前有120对东方白鹳,是全球东方白鹳繁殖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今年,为了更好地保护东方白鹳种群,该保护区自东方白鹳巢穴附近安装了视频监测设备,可以对东方白鹳的孵化繁殖习性等进行更精确地观测。

“今年3月末,东方白鹳迁徙回来后,先简单修筑一下巢,然后产蛋,第一枚东方白鹳的蛋生产于3月26日,东方白鹳的繁殖习性是隔一天产一枚蛋。产蛋后,东方白鹳会用鸟喙翻转卵,让卵可以受热均匀,孵化出更多的鹳宝宝。”朱宝光说。目前,最大的“鹳宝宝”出壳已经有50多天了。

今年,保护区将于6月20日开始东方白鹳繁殖种群调查。(完)

  中山慈善万人行始于1988年春天,海内外乡亲心手相连,点点滴滴的善举汇聚成磅礴大爱,滋润着这方热土。

  前年,郭洪秀的父亲在巡查长城时扭了脚,脚脖子一下子就肿了,走不了路。“当时四周除了群山,不见人影,手机也没有信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郭洪秀说,父亲只好找了根粗树杈当拐棍,一瘸一拐滑着下山。走了几个小时,手机才有信号,终于联系到家人。“大伙儿在山腰上找到他,轮流把他背下来的。后来父亲在家躺了一个多月才能正常下地。”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绍兴2月5日电(记者 项菁)“开年人气非常旺!”布商王江峰深耕中国轻纺城北联市场19年,看到熟悉的人气“回归”,他对新年生意信心十足,并预测订单量会比往年“上一个台阶”。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strong>特稿:无罪之“罪”——西班牙记者起底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套路</strong>

评论区留下你的元宵节独特打开方式哦~

  作者谢梦圆

林正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