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博鳌)华商、学者谈经贸合作中的文化密码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18 19:44:21

  中新社博鳌3月29日电 (刘洋)怎样以文化交流打开经贸合作新视野?如何让文化交流真正做到“心联通”?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举行,多位与会华商和专家分享观点。

  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香港豪都集团董事长屠海鸣表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在于一个“和”字:君子和而不同、家和万事兴、协和万邦……“和”文化贯穿了人际交往、家庭关系、贸易营商等领域。“和”意味着用开放包容的眼光看待文化差异,以和平相处为目的进行交往。侨胞活跃在世界各地,可通过各类文化、商业活动将“和”理念传递给住在国的民众,扩大中国“朋友圈”的同时,为未来合作创造机遇。

  “和平包容的交往理念是一块敲门砖。”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成都汇融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水和会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2001年,薛水和前往澳大利亚开拓商业版图。经商之余,薛水和积极投身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将自贡彩灯带到澳大利亚,让中华传统艺术之美绽放海外。与他合作的当地商人通过灯会等活动对自贡产生了兴趣,希望了解自贡的特色农产品。

  薛水和认为,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并行。当今贸易碎片化严重,经济领域上的保护主义也阻碍了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交流活动可以让不同国家的朋友展示他们的文化艺术特色,探讨各自关注的议题,增进理解。 文化上的“你来我往”也能为经贸合作带来新的创意。

  澳大利亚华人金融专家协会会长、澳大利亚川渝科技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曾毅在受访时表示,文化交流活动需让参与者“实听、实感、实说”。“一些中国企业出海时因不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无法打开市场。华商可组织安排文化活动,让中国企业家和创业者深入当地,打破交流壁垒,助推中国文化IP走向世界。”

  谈及如何让文化交流真正做到“心联通”,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以亚洲国家为例表示,亚洲各种文化和信仰具有相近的特点,从相似之处出发设计活动更易激发交流意愿。华商可以借助语言优势挖掘祖(籍)国与住在国文化间的相通之处,寻求跨文化合作的新领域和新项目,以此推动跨境民族交流,同时催生出多元文化产品。(完)

  <strong>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东极派出所副所长 魏坤</strong>:我家里蛮支持我的,因为我爸经常跟我说,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所以说家里是我坚强的后盾。

  参考:明代吴承恩《西游记》

  新京报:前几天你接受采访时说,“《狂飙》是可以刻在我骨灰盒上的一部戏,它完成了我多年以来的夙愿。”为何这部戏在你创作生涯中分量这么重?

  经历了2022年三次共35个基点的下调后,5年期LPR由2021年年底的4.65%降至4.3%。

  我们了解到一个真实案例,这位政法干警从不收礼,很本分工作,但妈妈得疾病要进ICU做手术,医院告诉他没床位了,排队吧!这帮人知道了,打个电话,院长直接过来说赶紧进ICU病房,下周马上安排手术。不做手术妈妈就没了,正常人怎么抉择?作为一个法律捍卫者怎么抉择?我们如何做这道选择题?一旦建立关系,交往越来越深,关键时刻,他们说这事你拉我一把,作为政法干警,你帮不帮?这是很残酷的社会现实,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

  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直接关系斗争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反复证明,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斗争史,我们党历史上所遭受的挫折、经历的曲折,也大都与脱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关。新时代新征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弘扬崇尚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切实砥砺光明磊落、无私无畏、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真正相信群众、深入群众,善于倾听群众声音,当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学生,走好走实党的群众路线,以顽强斗争打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天地。

沈宝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