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一杯咖啡”的社会气象

来源: 知识网
2024-06-02 15:59:33

  中新社拉萨5月31日电 题:西藏拉萨“一杯咖啡”的社会气象

  中新社记者 赵朗

  拉萨,这个酥油茶、甜茶一直稳居茶饮界C位的城市,近两年也吹 来了咖啡文化盛行的风。

  云丹措姆是拉萨本地连锁咖啡品牌柠渡的主理人,自2019年开始学习到创业,如今有4家咖啡馆,自创的藏族特色酥油拿铁一直是畅销品。

  她说,拉萨咖啡馆逐渐增多,跟近年来成都精品咖啡市场发展有很大关系,拉萨顺应了这波潮流。另外,拉萨人喜欢喝甜茶,有很好的饮品文化习惯。

  经营中,云丹措姆成立了西藏咖啡行业中首个高原咖啡实验室。她说:“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引进咖啡树,在西藏墨脱等地方试种,我为他们提供了咖啡豆结果化服务。希望未来在咖啡赛场上有人说这是西藏的咖啡豆,这也是我做咖啡的终极动力。”

  孙浩来自安徽宣城,作为背包客一路搭车进藏,旅居西藏已10年。2022年开咖啡馆前,他做过一年的甜茶馆,彼时更多面向游客。喜欢咖啡、喜欢拉萨,孙浩做咖啡馆更多在情结,故开店选址在八廓古城。前来消费的顾客多以周边年轻的上班族为主,他也会通过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引流游客。

  咖啡上高原也遇“水土不服”,因海拔高,开水沸点不到100摄氏度。孙浩说:“水温不够,萃取会有些不足,不过拉长萃取时间可以弥补,口感相差无几。”

  这两年咖啡馆数量陡增,孙浩形容,咖啡馆相当于年轻人的甜茶馆。他说:“咖啡馆是城市气质的表达,当地年轻人对咖啡文化审美越来越高。”

  尽管市场有限,但近两年不少连锁咖啡品牌入驻拉萨。云丹措姆和孙浩认为,连锁咖啡对他们影响甚微,拉萨人生活慢节奏,本质上需要的是咖啡文化带来的休闲方式和舒适环境。

  30岁的达珍是咖啡深度爱好者,她说:“有喝咖啡的老地方,也会和家人或朋友打卡新店,咖啡成为日常消费。经常早上上班前,网上下单外卖咖啡。”

  达珍观察到,咖啡社交逐渐成为拉萨职场人、年轻人的新社交,互动、话题都会从一杯咖啡开始。她还表示,咖啡馆增多无疑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完)

  2022年12月中下旬,发热门诊就诊量从200余位回落到100余位,“最近70%以上是老年患者,反复发烧拖了很久的,病情相对较重。”荣义辉告诉记者,也有部分年轻人看网络上渲染的“白肺现象”或心肌炎,前来就诊,“我们筛查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年轻人出现白肺,也没有发现严重的心肌损伤,心肌受影响的有很少的一点点。”

  “所有非洲网站”报道称,中国外长在访问中,与到访国的外长进行了具有丰富内容的针对性会谈,并受到到访国中最高领导人的会见,非中关系通过此访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报道指出,中国在政治、经济和自主发展等多方面大力支持非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热闹的爆竹声,曾经是过年的“标配”,更是记忆中“年味儿”的气氛担当。作为一种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民俗,在很多人眼里,没有烟花爆竹的新年是没有“灵魂”的。

  “我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以后,疟疾病例越来越少,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思想上麻痹,措施上松懈,所以有必要采取适当方式对疟疾防控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曹俊表示,为了守住我国已消除疟疾的成果,对于疟疾防控要警钟长鸣。从技术层面来说,目前主要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关键是要建立敏感的监测系统,一旦发现输入病例,要及时地诊断,规范地治疗,并按照“1-3-7”的要求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置以防止继发传播。

  最初,人家买一包,他就送一大把,别人认为他这行为太傻了,就叫他“侉子(傻子)”。没想到,时间长了,老百姓都来他这里买瓜子,生意好得不得了,“侉子”的外号也变成了“傻子”。

  关于饺子的传说有很多,有传说女娲造人时,天寒地冻,泥人的耳朵容易冻掉,她就用线把耳朵拴住,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老百姓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

林嘉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