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考古成果再现西汉早期基层吏员生活百态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09 02:45:43

  中新社武汉1月6日电 (马芙蓉 李静)《睡虎地西汉简牍》第一卷《质日》成果发布暨学术座谈会6日在武汉大学举 行,专家通过解读,还原了西汉早期一名基层吏员的生活百态。

  位于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汉墓地,近50年来先后发掘数十座秦汉墓葬。其中,77号西汉墓出土简牍2000多枚,可考书写年代从西汉文帝五年至后元七年,简牍内容包括质日、文书、簿籍、律典、算术、书籍和日书等,部分为出土汉代简牍所仅见。

  质日是秦和西汉时期流行、但后世失传的一种文献形式,其通常是以一年历表为基础,记写公私事务,类似今天的日志、日记。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介绍,经整理研究发现,睡虎地汉简质日记写者名叫“越人”,是西汉早期一名基层吏员,任官佐15年,约卒于文帝后元七年。在连续14年质日中,越人记载了他本人及其家人、同事的事迹,包括外出公干、丈田、治田籍、徭役等内容。

  “越人质日记事比较频繁,延续时间长,提供了较多传世文献无载或记述不详的信息。”陈伟说,有些内容可以与同时出土的官府文书和私人簿籍对照,促进对历法与三伏、职官制度、地理与交通、户算制度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大量有关“兼”与“守”的记录,丰富了当时官吏兼职和代理的认识。关于“户”与“算”的有规律记录,则揭示了作为汉代重要经济制度,户口调查和核计承担“算”的人口这两项工作密切相关,且实施的具体地点都在乡而不是县。

  据介绍,《睡虎地西汉简牍》以多卷本形式,收录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的以简牍为主的全部资料。第一卷《质日》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合作编著,剩下7卷以官府文书、私人簿籍、律典、算术等为主题的编著、解读工作也正在进行。(完)

  为确保通关初期口岸运行畅顺,蛇口口岸、机场福永码头通过售票机制管控;除上述码头外,陆路口岸通过预约系统安排每天出境旅客人数。入深方面,由香港方面安排预约并进行核验(内地居民入境深圳无需预约);赴港方面,由深圳方面安排预约并进行核验(香港居民返港无需预约)。每日预约出境总数为50000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李彦桢介绍,仰韶、龙山时代的先民们多患有因缺乏肉类蛋白而导致的贫血,并且长期无法摄入维生素C,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

  “现在童装已经是红海了”,1月5日,鞋服行业专家程伟雄向红星资本局表示。程伟雄认为,现在中国童装市场上有安踏儿童、巴拉巴拉、361°儿童等这些品牌,都是上百亿的规模。从趋势上来讲,童装市场现在是头部品牌进一步聚焦,娃哈哈想再切回这个赛道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本报记者 李 冰

  对体验了门店服务的魏奇而言,“围炉煮茶”和冬季的适配度非常高。她说:“和它的名字一样,‘围炉煮茶’能让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聊天、拍拍照,有一种很温暖的氛围感。”

  今年春运正逢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复杂。跨区域出行和公路客货运输限制全面取消,春运道路交通出行将呈现阶段性高位运行、节前节后短时集中、潮汐式时空分布等特点。综合客货运流量、交通出行特征、气象预测等情况分析,2023年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将面临五类风险。

张育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