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东南亚律师:希望与中国建立涉外法治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7-10 01:25:25

  中新网昆明7月8日电(陈静 黄莹)8日,南亚东南亚法律人才培养交流会在昆明举行,来自中国、缅甸、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国的青年律师齐聚,与云南民族大学教师一道,探讨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多国律师表示:希望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设立跨国实训基地,加强各国法律业务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由云南海外联谊会主办,是海外侨界代表人士国情省情研修活动的内容之一。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许传坤在交流会上致辞称,目前,该校已开齐全14个南亚东南亚国家15种官方语种专业,依托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澜湄职业教育联盟、澜湄国际合作研究院,为湄公河国家提供了5万余人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加强学校与国外法律人才间的联系、沟通和交流,探索南亚东南亚法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理念、新路径。

  交流会上,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研室主任安琪作《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主题交流,该学院博士王毅婷作《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探讨》主题交流。与会人员还围绕南亚东南亚法律人才培养进行了自由讨论。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开展跨国业务的企业客户越来越多,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北京市天元(昆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段秀峰在自由交流时说,不管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外资企业走进来,都需要具备双语能力、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

  段秀峰认为,高校是系统性培养法律人才的大本营,律师事务所则是人才实践的基地。未来希望与国内高校、各国律所合作,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双方国际业务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不同国家间互派学生、律师交流学习是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有效方式,我非常赞同这一做法。”来自缅甸安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刘如菊说,她在国际律所工作超过10年时间,其所在律所和对象国律所都会互派青年律师开展交流学习,这是快速了解对象国国情、国别法律的有效方式。希望未来缅甸与中国高校、律所都能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印度尼西亚Wiem Law Firm公司执行董事徐安智近两年才开始学习汉语,“因为每天都和中国客户交流,过去我要使用翻译软件,现在基本可以听懂了。”徐安智介绍,中国企业赴印尼投资必须要了解当地法律法规,而印尼的许多本土律师不会说汉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非常希望未来与中 国、南亚东南亚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他说。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杨光明表示,目前学院正积极探索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今天的面对面交流,学院愿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律所合作,探索建立境外实训基地,与各国携手培养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助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完)

  这一年,“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炊烟袅袅、茶香四溢的广西苍梧县山坪村,几年前还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通过种植茶叶,乡亲们拔了穷根,吃上了“茶香饭”,走上了“致富路”。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傅政华完全背弃理想信念,从未真正忠诚于党和人民,彻底丧失党性原则,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哥伦比亚人 塔拉索纳:哥伦比亚人能自由在两国之间流动,这非常让人高兴。

  “看到熟悉的店主递上熟悉味道的咖啡,让我觉得格外温暖。”当地市民王小姐笑道。

  “印度尼西亚在生效RCEP前,已与我国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项下互降关税。2022年前11个月,青岛海关共为2.4万批对印度尼西亚出口货物签发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出口享惠货值超136亿元。”青岛海关关税处处长毕海军说,RCEP对印度尼西亚生效后,山东出口印度尼西亚的部分水产品、防滑地垫等产品可凭原产地证书享受更低的税率。

  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协会会长喇杰廉评论说:“这股力量让我们振奋、感动。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终将汇聚成强大合力,为祖(籍)国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贡献。”

陈雅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