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局势紧张或扰乱国际海运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6-13 06:00:11

  也门胡塞武装当地时间12月15日表示,该组织向开往以色列的“阿拉尼娅”号集装箱船和“帕拉蒂尤姆3”号集装箱船发射了导弹。美国中央司令部则表示,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当天还在红海南部的曼德海峡击中了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船只“杰斯拉”号。

  据报道,“阿拉尼娅”号和“帕拉蒂尤姆3”号隶属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杰斯拉”号属于德国赫伯罗特公司。

  14日,胡塞武装声称对丹麦马士基航运集团的一艘集装箱船发动了无人机袭击。11日,胡塞武装袭击了悬挂挪威国旗的“斯特林达”号油轮。胡塞武装发言人称,这艘油轮装载了“运往以色列的石油”。

  根据媒体的报道,胡塞武装对红海海域船只的袭击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一个多月。按照胡塞武装的说法,由以色列公司拥有或运营的、或者是悬挂以色列国旗的船只都是该组织的“合法打击目标”。胡塞武装15日再次表示,“将继续阻止所有前往以色列港口的船只,直到加沙地带人民所需食品和药品运抵”。

  受胡塞武装袭击影响,马士基航运集团和赫伯罗特公司宣布暂停所有经红海的集装箱船运输,地中海航运公司和法国达飞海运集团也暂停了经红海的货船。国际航运公会谴责红海船只遇袭事件,呼吁相关国家采取措施缓解紧张局势。

  红海位于亚非两大洲交界处,南端通过曼德海峡连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北端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和大西洋相通。经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的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路线之一,全球大约12%的货物运输经过红海海域。

  随着红海局势紧张,多家航运企业不得不绕开红海,转走经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路线。据估算,从欧洲到亚洲经好望角的航程比经红海的航程要远40%左右,这意味着航运时间和成本都将大幅增加。与此同时,那些仍经红海的船只需要购买更昂贵的保险。保险市场估算相关战争险率已经从0.07%上涨到0.1%至0.2%。

  有媒体分析指出,目前在红海暂停运输的几家航运企业运力居于全球前列,这势必会影响全球海上运输市场。与此同时,红海还是中东石油和天然气外运的重要通道,如果运输受阻可能影响全球能源供应。

  为保护本国船只,以色列已经于12月12日派遣4艘“萨尔-6”型护卫舰加强在红海巡逻,该舰是以色列海军现役主力军舰。此外,以军还多次使用反导系统拦截胡塞武装发射的导弹。美国中央司令部16日表示,美军“卡尼”号驱逐舰当天在红海击落了14架来自也门胡塞武装的无人机。

  据美国国防部透露,美国正在与别国商讨组建一支联合海上力量,以保护红海航运。不过,美方此举引起伊朗方面关注。伊朗国防部警告称,如果美方做出这种“非理性举动”,将面临“非同寻常的问题”,“没有人能在我们占据优势的地区采取行动”。

  分析人士认为,红海紧张局势是巴以冲突外溢的表现之一,未来红海局势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巴以局势走向。当地时间16日和17日,以色列继续空袭加沙地带多个目标。黎巴嫩真主党17日袭击了黎以边界以方一侧的两处军事据点。此外,美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军事基地也多次遭遇袭击。种种迹象显示,巴以冲突近期结束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此情况下,红海局势有可能会持续紧张。美国目前在东地中海部署了两艘航母,一旦其在红海组建海上护航力量 ,就可能引发胡塞武装甚至伊朗的强烈反应。2019年,美伊之间围绕波斯湾局势曾一度剑拔弩张。如果美伊在红海再度对抗,很可能促使地区局势升级。

  关于“去风险”。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风险?风险来自哪?中国向世界注入的是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怎么就成了风险?不管怎么包装,美方的“去风险”还是“脱钩断链”,本质都是“去中国化”,最终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不仅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还会反噬自身,拖累世界。中美应该从人类福祉出发,共同引领全球合作,应对全球风险。

  “德国之声”18日称,“管理与中国的竞争,以免它演变成冲突”——这是拜登对布林肯访问中国的要求。但荣鼎集团中国分析师兼高级顾问诺亚·巴尔金表示,“从头开始重建与北京的沟通渠道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现在的中国可以打开国门,让任何人来看。”薛剑说,“从中作乱、制造不和谐声音的只会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不会给中国差评。”他说,期待团员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最真实最地道的新疆故事,成为传播中日友好正能量、促进相互理解的民间使者。

  对于当前的两国关系,中美外长的此次会谈,是一个珍贵的积极信号。同时,诚如网友指出的,与美方交往,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毕竟,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的操作,中国人并不陌生。

  由于德国联合政府内部在对华问题上有分歧,该国尚未宣布对华战略。据报道,德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桑德施奈德认为,重要的是首先要举行会谈,特别是在三年未举行大规模面对面会谈之后。他说,“我同意与我交谈过的中国同事的看法。现在是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了,不仅在正式会议上,而且在茶歇时间,他们可以进行一些私下交流。这会改变气氛。”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郑可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于文】18日下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这是近5年来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中国,他也是拜登政府2021年上台后访华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此次访问意义重大,但不太可能让处于冷淡的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成为国际媒体的共识。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美外长的会谈持续了5个半小时,比原定时间超出一个小时。中方在会后发布的新闻稿称:“双方就中美总体关系及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长时间坦诚、深入、建设性沟通。双方同意共同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有效管控分歧,推进对话交流合作。”布林肯邀请秦刚访美,秦刚表示愿在双方方便时访美。法新社18日称,中美希望为不断升级的紧张关系降温,双方都表达了改善沟通和防止冲突的谨慎希望。BBC认为,布林肯此次访华的三个优先事项是修补关系、缓解贸易争端、避免战争。美国官员和分析人士预计,布林肯的访问将为未来几个月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更多双边会谈铺平道路。美国总统拜登17日称,相信布林肯此次访华将有助缓解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他希望能在“未来几个月”同中国领导人会面。

陈弘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